历史

分卷阅读8(1/2)

    讲经论法。他自幼受教于众多前辈高僧,年纪轻轻已大有所成。

    这日刚讨论完《涅槃经》的一卷,虽是仍有些意犹未尽,皇子们开始纷纷散去。萧世诠也站起身,朝慧流的方向走去,见他着一袭庄重的缁衣,身姿挺拔,气质淡然。

    慧流朝着萧世诠双掌合十,略颌首,深邃的眉目微弯,声音清澈低沉:“九皇子。”

    “慧流法师,我很困惑。”萧世诠直接道。与这位高僧虽还算不上友人,也比较相熟了。

    “愿闻其详。”慧流仍是云淡风轻地看着他。

    “《般若》明无我,《涅槃》示真我,为何理无二致?《涅槃》所强调的佛性与道家的自然心性又有何不同?”萧世诠的声音透着一丝苦恼。

    慧流稍稍睁大双目,温和的目光扫过萧世诠:“殿下当真问到了关键处。只是问题如此提纲挈领,全部解释完大概需要两日。”

    “两日法师可否让我跟随几日,与我详解?”

    萧世诠年岁也轻,又长居宫中;虽然天资高概念理解的快,但也缺乏很多对人生实际的认识和体悟,有很多哲理并不能靠形而上地推演出来。

    “让贫僧请奏陛下,跟随殿下几日便可。”慧流答道。

    “当真不会劳烦法师?”萧世诠稍微有些惊讶。

    “不。殿下对涅槃经中阐述的妙有有所感悟,确为幸事。”慧流对他端庄一笑。

    其时萧衍早已对萧世诠此子的虚无厌世之心有所觉察;他如今自求解惑,正好让高人点化一二。

    当夜,萧世诠便在寝殿书房中与慧流相谈甚畅,直到天明时分才意识模糊歪倒在坐榻上睡着。如此醒来再议,累倒即睡,从释迦牟尼鸠摩罗什到菩提达摩,从各佛学流派立意与境界,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到玄学清谈,无所不辩;除了偶尔进食,转眼间过去十日。

    在已忘记时间与日期的某天,萧世诠顶着黑眼圈醒来,似梦中有悟而被精妙深远充满灵性的佛法所警醒,抬眼望去,殿中却无慧流法师的踪影。

    萧世诠先是一愣,忽而笑出来,似乎一切都了然于心。“佛与道,各有千秋。佛家更具神性魅力,但我并不能真正了解到天竺那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那产生它的精神土壤,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对于华夏子民来说,它的兴盛带给人性的究竟是福是毒?”

    第22章达生

    “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列子·杨朱》

    几日后,萧世诠着一身寻常士人的朴素白衫,来到城中的同泰寺。时至初夏,草木葱郁,映衬着寺中高塔入云,楼台错落,鼎盛香火,一片繁荣气象。即使如此,也远不及无遮大会时十分之一的热烈。

    想到大会时长达两个多月的繁华情景,萧世诠不禁皱皱眉。他同善男信女们一起迈入寺内,并不去让住持迎接,而是漫步走到了后殿慧流的居所。此时慧流法师正在检查翻译的经书,见他到来,放下手中的工作。

    “皇子殿下怎么忽然来访,之前不辞而别,是贫僧失礼了。”看了一眼萧世诠身上的衣衫,他微微一笑。

    “在宫外法师不必这样称呼,”萧世诠走进房间:“称呼我的字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