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2部分(1/2)

    海燕的问题提得很尖锐,一下让二蛋子愣在了那里,他卡巴着眼睛半天没有说话,最后翻过身来,扳着海燕的肩膀说道:“所以,你一定要给我生一个儿子才行,要不妈那里我都说不过去。”

    海燕说:“你说的不是废话吗,生男生女我说得算咋的?我要真有那两下子,上一胎就直接给你生个儿子得了,也不至于费这么大的劲儿。”

    二蛋子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很费心地将两只胳膊交叉起来放在脑后,若有所思地说:“反正不管怎样,你都要给我生一个儿子才行,大不了这胎不是,再生下一胎,我就不信,照这样生下去,最终还生不出个儿子来。”

    海燕躺在枕头上,感觉心里郁闷极了,她知道二蛋子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不想惹父母们生气。如今丈夫和婆婆都认准的事情,自己也不好太违背了他们的意愿。但是海燕还是有些想不通,难道生儿子就真的那么重要?如果下一胎不是儿子,难道她真的还要一胎一胎不停地生下去?

    海燕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群孩子围着她叫妈妈的情景,她有些不敢想了,觉得自己的头都大了。她不知不觉中叹了一口气,心想作为女人,这辈子可真够命苦的了。

    第十章 城里人的梦 第五节

    当什么事情都带有一种目的性去做的话,可能也就失去了过程本身的乐趣。包括夫妻性爱这件事情上,现在的二蛋子和海燕一起过夫妻生活,已经不仅仅是性需求,更多的则是指望着能怀上一个孩子,而且一定要男孩儿才行。

    这样想着,那在身上折腾的人努力想着要把种子种进去,那在身下承受的人则竭力想要把种子全部接纳进来,整个过程就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例行公事,当性爱已经逐渐演绎为这样一种性质时,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而这种悲哀恰恰源自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作为一个女人,海燕从未体味过性爱的美好,自从第一次被二蛋子破处之后,她感到是钻心的疼痛,到后来就逐渐麻木了,等到稍稍有了一点感觉之后,二蛋子却已经在她身上播种完毕,已经翻身下去,倒头呼呼大睡起来,这让她时不时地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不过没有关系,这并不妨碍她爱自己的丈夫,在她看来,性爱这东西是见不得人的,她一个农村女人,在性上有太强烈的需求似乎也不应该,只要他们夫妻的感情够了,性爱的和谐与否并不重要。

    谢天谢地,在生下第二个孩子时隔一年半后,海燕终于怀上了第二胎。

    那天早上,海燕照例起来做早饭,刚刚将那一锅粘豆包蒸好后,还没等盖上锅盖,就觉得这胃里直泛酸水,忍不住蹲在灶膛处大口地呕吐起来。

    大嫂听到了动静之后,警觉地凑上前来,关切地问:“怎么了,是不是怀上了?你上个月什么时候来的事儿?”

    海燕呕够了,稍作喘息,回答道:“本来应该这个月初来的,可这都到十五了,却还不见来。”

    大嫂一听,不禁喜出望外,赶紧把海燕搀起:“行了,你快进屋歇着去,就别忙活了,剩下的事情让我来。”

    关于海燕怀孕的事情,不知怎么就传到了镇计生办那里,大嫂怀疑一定是村妇女主任告的密。那一天早上,谢主任又领着一群人气势汹汹地闯到了单家,进屋就找翻找海燕,要逼迫她去镇里堕胎。幸亏海燕听到风声,早就躲了起来。大嫂见这样躲下去也不是一个办法,从衣柜里拿了500元钱,然后将那谢主任拉到一边,嘴上说着多多关照的话,然后将那500元钱塞到了谢主任的口袋里。谢主任本来态度还强硬得像一块砖,当看到钱之后,立马软得像一团棉花,故意拿腔作调地打官腔道:“既然你儿媳妇没在家,我们就先回去,不过你要告诉她,要她趁早去镇上把孩子做了,要不生下来不但上不了户口分不到土地,而且免不了还要挨罚。”

    说完背着手,领着一群人大摇大摆地走了。

    大嫂望着谢主任远去的背影,心里面的一块石头可算落了地,心想这年头还是有钱好办事,不管怎样,能将孩子生下来就算胜利,至于罚不罚款,那是以后的事情,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看一步。

    你还别说,自从大嫂给了谢主任500元钱以后,他再也没来找过麻烦。偶尔带人来村里搞计划生育,也是顺便到单家走走过场。然而令人绝望的是,虽然计生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海燕的肚子却很不争气,这第二胎生下来,依旧是一个女孩。

    孩子生下来的那天,大嫂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孩子的两腿劈开,当她看到那两腿之间光秃秃的并无一物时,连伺候月子的心情都没有了,一屁股坐在板凳上,不住地唉声叹气。海燕看出婆婆因为自己又生了一个女儿心中不悦,也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觉得在她面前抬不起头来。

    倒是二蛋子对海燕多了一层理解,嘴里安慰道:“这生女孩儿也不怪你,是我的家什不管用,你大可不必这样情绪低落,该怎么生活还得怎么生活,爸妈那里有我去做工作。”

    不管怎样,孩子生下来了,还得继续养活。那罚款是免不了的,还好谢主任因为有了那500元钱在前,对单家网开一面,只是象征性地罚了2000块钱。尽管这样,对单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二蛋子看日子紧巴得一天不如一天,便又动起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他把这想法再次说给海燕听:“如今咱家二儿又出生了,以后的开销越来越大,单靠种地发不了大财,我琢磨着最近再出去找点活干,你在家给我照看好孩子中不中?”

    海燕望着自己的丈夫,幽幽地说:“你去吧,要是真能挣回钱来,我就是再苦再累也都认了。”

    二蛋子捋了捋妻子额头上的头发:“嗯,你等我挣大钱了,一定回来让你们娘仨儿好好享享福。”

    海燕说:“享福我倒不奢望,只要你能让我们娘仨儿过上衣食无忧、快快乐乐的日子,我也就知足了。”

    说完将头靠在丈夫的肩膀上,居然从眼角落下两滴晶莹的泪水来。

    二蛋子再次找到大牛,将自己想要外出打工的想法说给他听。大牛吓了一跳,显然上次挨揍的事情至今让他心有余悸。大牛说:“你愿意去自己去吧,我可不去了,挣不来钱是小事情,这要是被人打折了胳膊腿,这辈子都他妈的完了。”

    二蛋子说:“这次不会了,这回我们跟赵家屯的赵大拿走,他是木匠,每年都会带些人出去,听说他上头有认识的大老板,钱是瞎不了咱的。”

    大牛说:“那我也不去了,我倒情愿在家种点地、养点牛,这样平平安安挺好的,再也不去冒那个风险了。”

    二蛋子看说不动他,也就不再动员。

    最终,二蛋子连同附近村屯的十几个人一起,在赵大拿的带领下,重新踏上了进城打工之路。这一次跟上次不一样,二蛋子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命运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

    第十章 城里人的梦 第六节

    再说志刚一家,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全家人勒紧了裤腰带还饥荒,已经说不清流了多少汗水和泪水。那种苦难带给人的是生命的沧桑与无奈,不仅大人们如此,就连孩子们在这种情境下都变得早熟起来。相比于其他孩子,大龙、二龙、安然显得成熟多了,他们兄妹三人能够理解父辈们的艰辛,知道在学习之余帮大人们分担一些必要的体力劳动。

    从打茬子到播种种地,从除草间苗到扒苞米,三个孩子什么农活都干过。虽然家里开个小卖店,但是三个孩子却舍不得吃卖店里的一块饼干、一块糖。安然年纪最小,常常看着新进的花花绿绿的糖果说:“哥,你说那小人酥是不是可好吃了?要不咱们一人尝一块吧!”

    说着,就在那货柜里拿出三块,递给大龙和二龙一人一个,自己也拿了一个。大龙见状,一把抢了过来,扔进了柜台里,嘴上说道:“吃糖会生蛀牙的,走吧,咱们出去玩。”

    说罢,拉着弟弟妹妹的手向外走。虽然二龙和安然很想吃糖,但他们也明白哥哥的用意,知道能省则省,省下来好多卖一点钱,给家里还饥荒。

    三个孩子之所以这么懂事,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受到了小兰的耳濡目染。他们曾亲见小兰为了节省,总是吃家里的剩饭,明明那饭菜都变馊了,小兰还舍不得扔,用开水泡一下,就那样对付着吃。有一次,为了省下3块钱的车费,小兰去县城的亲戚家串门,40多里的路程她硬是自己走了回来,脚上被磨了好几个大血泡,到家的时候袜子都脱不下来了,那血和袜子粘连在一起,疼得小兰的额头直冒汗。从小到大,孩子们都没有看到小兰买过一件新衣服,那棉袄棉裤也是把孩子们穿过的旧棉衣拆开,再把里面已经变得硬的棉花重新蓄一下,然后再缝制成自己的棉衣继续穿。志刚看在眼里心疼,对小兰说:“你就去再买一件棉大衣吧,你看这花棉袄已经穿了好几年。”

    小兰说:“花那闲钱干什么?我又不出门,一个女人在家里穿啥不行。”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