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桃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小保姆 > 重生小保姆-第2部分

重生小保姆-第2部分(1/2)

    易。而能创造点效益的地方对她们小孩子来说也是有限的很。

    每次去村头那条小河边玩儿,李明会带一块塑料纱布,罐头瓶子。姐弟三个两个兜网子,一个提罐头瓶子,一边玩一边捉鱼抓虾。

    这个时候虽然穷点,但是环境真是赞哪,小河流水,清澈见底,水下的河沙鹅卵石密布,小鱼游弋其间。

    远近水流较缓而浅的地方有许多大石头,妇女们往往蹲或坐石头上洗衣服,一边说说笑笑,挽着裤脚露出白皙的小腿,很是畅快。

    而两岸则是宽阔的草地,长满了野花蒿草,嘎嘎叫的鹅鸭在上面摇摇摆摆的行进。尤其北岸的儿童乐园小土丘,更是一草绿花香的小风景区,四周又是成片的杨柳树林,风景好的没话说。

    这些在十多年后都没了踪影。

    让李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两岸的草地了,想当年,她为了痛快的在水里玩耍,把身上那弄湿了的漂亮的尼龙裙子脱掉放草地上晾晒,回家就忘记穿走,不知道丢了几条裙子。还有摸鱼的脸盆,也丢过几个。唉,吓的晚上不敢回家,还得老妈出来找,虽然没挨过打,可无论是老妈还是她,想想也心疼啊。

    那是什么年月,物质匮乏,买条裙子也不易啊,一个脸盆更是能用上几年不换啊。

    这回自己说什么也不能干这事儿了。

    带着弟妹到小河边,还能遇见一些小伙伴,冯小玲姐俩、吴凤的小弟吴明、隔壁二胖子、还有一些不大熟悉的,那时候孩子也多,每家至少两个,一出来就是大的带着小的,小的带着更小的,拖家带口。

    李明准备充分,带的工具多,所以往往没几下子,屁股后面就跟上了好几个,眼馋地看着她们的网子,有胆大的还嗫嚅地要求玩一下。李明慨然应允,但必须带着龙凤胎一起玩。

    这样每次她都用不了比划几下,打渔工作就易主了,而且,能干上这工作的可都感觉奔儿有面子,都得打她们姐弟溜须的。有用她们工具捉到鱼虾的孩子,都会把战利品给她们。

    这是本地小孩子们不成文的规定。

    其实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参与游戏,那鱼虾都挺小,没人会吃的。所以隔三岔五的,李明就弄回来一瓶子鱼虾喂鸡和鹅,所以她家家禽的产蛋率明显提高,她们姐弟的伙食也改善不少,经常能吃个炒鸡蛋了。

    一个月后,她妈还腌了几十个鸡蛋鹅蛋在罐子里。

    当然,绝大部分都拿出集市卖掉换钱了。

    李明不是没想过把这无污染的小河鱼弄了吃掉,可惜,太费油,目前经济条件下不太现实,只好曲线救国。当然,从渔业中解放出来的李明也没闲着,用事先准备的镰刀割一大捆青草,喂猪。

    她看她家那头四蹄踏雪尖头塌腰小黑猪,据她妈说是正月里头抓来的,这都半年多了,李明看着也忒小了点儿吧,实在想象不出,这猪做猪崽的时候还能小到哪里去,再小就成耗子了。

    马无夜草不肥,李明想着得给它加点儿营养,现在的猪是吃不到什么粮食的,所以确实长的慢没办法,只有多让它吃点草儿了。

    李明这一阵子带孩子做家务照顾家里,很是负责任,令她妈对她赞不绝口。原本手里两毛钱的家用,增加了一毛,也不过问用途,令李明小小窃喜了一下,虽然大多数都给龙凤胎买冰棍了,但是捏着家里财政小权的感觉还是不赖地。

    因为赶上学的时间,不出去玩耍的时候,李明是坚决不放龙凤胎出去的,在家学习。就连串亲戚回来的吴凤,都没心思应酬,吴凤看她们写东西也没什么意思,就跟其他小孩子去小山丘和河边玩去了。

    所以李明也没跟别的小孩子怎么接触,她长大后小大多没什么联系,现在也没那么好奇了。

    有时候李明也是寂寞的,没电视看,没网可上,唯一能算点娱乐的是家里除了手电筒之外唯二的家用电器——收音机。

    李明对新闻时事什么的从来没关心过,前世是这一世还是,也就每天晚上七点半听个评书岳飞传什么的,唉,娱乐贫乏的不能再贫乏了。

    只好不时的考校龙凤胎功课,看她俩挤眉弄眼抓耳挠腮的,权当娱乐了。

    爸妈对李明教弟妹读书识字的事情也奇怪地过问过,李明的答复是隔壁大军子教的。汗,大军子的文化弄不好早交给老师了。不过小孩认识几个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父母也没太在意,工作忙,也没多想。

    转眼就八月中旬了,李明眼看着还有一个多星期就开学了,挑了了个她们家吃馒头,大人孩子都高兴的黄道吉日,跟她爸妈正式提出申请:

    “爸啊,妈啊,我跟小琳和小辉合计好了,想着今年一起去上学,要不,爸你提前给我们报个名?”

    这事成不成还得看她老爸,老爸虽然话少,可是在家里一言九鼎,且好说话。

    她妈有点儿意外地:“咦?不是说好了明年一起去吗?”

    李明谄媚地笑:“嘿嘿,妈,这事儿,赶早不赶晚,你不是常说么,手里的活儿得抓紧着干,后面说不定有什么耽误呢。”

    yuedu_text_c();

    程敏顿了一下:“不是妈不让你去,可你看弟妹都小,没人照看不行,也不差这一年,明年你们一起去吧,啊?”

    李明听了心里不乐意:“放心吧,我带她们一起去,虽然她们年纪不够,但是她们现在也认识不少字了,会通过学校考试的。小虽然小了点儿,我跟她们一个班,我看着还不行么,大不了实在不行我就跟她们一起退学,等明年呗。”

    两个小崽子要是敢给她不行,看她怎么收拾她们,哼!

    一直没说话的老爸放下筷子:“孩子要上学就让她们去吧,总是这么疯玩也不是个事情,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老爸当兵之前念过初中,还是有文化有见识地,跟她老妈那小学没毕业的学历相比,就是不一样啊,李明心里腹赞。

    “我也不是不想让她们去,可我听说,年纪不够人家不要啊。”

    老妈其实也动过让学校给带孩子的心思,嘿。

    而老爸的立场明显不坚定,思想觉悟明显不够高啊,居然开始夹菜继续吃饭,貌似沉思,可没行动啊。

    明显地,现在人们对读书的认识没上去。

    更明显地,现在人们的思想比较纯洁,视走后门为耻。

    所以,李明原本想让爸妈给走个后门求个人情的想法,夭折了。

    你说,这要是非逼着爸妈去了,假如也办成了,末了,她们后来又作为不合格产品给退回来了,唉,别说爸妈,连她自己这个人都丢不起啊,以后还让她三姐弟怎么在本村儿童界混啊。

    可是,别说现在没后门儿,据她所知,她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两个老师的孩子五六岁就上学了,学习好不好不说,让学校给带孩子的心思谁敢说没有。

    所以,这事比李明想象的难点儿,但是也不是没有门儿,李明好歹也是个在后门儿满天飞的时代混过的,非常之事,还得非常处理。

    所以,几天后的星期一早上,爸妈一走,李明就把两个小的和自己收拾干净利落了。李琳头上扎了老爸出差新给买的粉红绫子蝴蝶结,李明自己那对收起来了,汗,以她的心里年龄,说什么给自己戴也下不去那个手。之所以没给李琳,是作为必要时刻给李琳准备的封口费的。

    又叮嘱了龙凤胎一遍外事礼仪,拿起昨天摘好的那个红彤彤的大西红柿,用新手帕包好提在手上,锁上房门,领着双胞胎直奔村里的小学去也。

    林家村小学跟李明小时候一样,两排校舍,一片操场面向大众,操场上一个领操的水泥台,没什么大门院墙什么的,直接敞开着。李明之前已经看过几次了,没什么新鲜感。

    领着俩小的直接奔校长室去了。

    这时候时间还早,暑假也没过去,学校来的人不多,但是李明知道校长一定来了,李明已经看见他的自行车停在停车场那儿了。

    敲门,听见允许后领着孩子走了进去。

    一看,半大老头陈校长还真在,忙行了个礼:“校长好。”

    陈校长一看是三个小孩,还挺有礼貌,和蔼地问:

    “小朋友,有什么事儿么?”

    李明听见问,忙拉住弟妹走了过去,来到校长跟前,不卑不亢地:

    “校长叔叔啊,我们想来上学,我们来报名的。”

    “哦,你几岁了?”校长看着几个孩子挺有趣。

    “我八岁,这是我弟妹,双胞胎,七岁。”

    “你年龄倒还行,你弟妹小了点儿,得明年啊。”

    废话,等明年我就不来找你了。

    李明故作天真无邪状:“可是校长啊,我弟妹很聪明的,她们特别喜欢学习,我本来想跟她们明年一起来上学的,可是她们不干,非来不可,不然在家里瞎闹腾,我实在没办法了,而且她们保证会听话的,不然您就让她们退学吧,要不她们还以为学校是什么好玩的地方呢,学校可是个神圣的地方,可不是玩的地方。”

    yuedu_text_c();

    说完,把手里的西红柿拿出来,轻轻放办公桌上,诚恳地:

    “呶,这是她们特意给您挑的柿子,新品种,特甜。”

    陈校长差点儿乐出来,这几个小鬼还知道打溜须,不过他还真是特别喜欢西红柿。

    在农村工作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这么机灵的小孩,遂起了逗弄她们的心思:

    “想上学啊,嗯,可你们知道不知道上学也得考试啊,考上了才可以当小学生啊?”

    李明心里大喜,嘿嘿有门儿啊,我们家俩小的不考还真上不了学,就怕你不考啊。她可是知道,这个时候上学考个屁啊,根本一群连学前班什么都没上过的小文盲,名副其实的学龄前儿童。

    忙装白痴:“那校长叔叔,是不是她们考上了就可以上学了啊?”

    连校长叔叔都出来了,其实她更想叫他校长大爷的。

    陈校长以为她们也就会数个数到头了,学龄前儿童的普遍水平他还是知道的,收不收她们,还不是他的一念之间,笑道:

    “恩,没错,那你们都会什么啊?”

    李明怕他反悔,故意为难她们,忙又装天真:

    “我们拉钩钩,大人说话要算数哦,反悔的是小狗。”

    陈校长还有些不以为然:“好啊好啊,拉钩……”

    搞完了签约仪式,该动点真格的了。

    李明也怕校长漫天要价,故意为难她们,趁机要求,给她们一年级的题纸做做,纸上谈兵好应付。

    校长也怕李明这人小鬼大的忽悠他,先让她们数一百个数,做了几道简单的加减法,没想到她们连乘法口诀都会,而且算题的速度还挺快。

    校长挺惊讶,问她们还会什么。

    这回俩小的也不认生了,及其踊跃地献宝似的背了几古诗文。光背古诗校长还不觉着怎么,可古文就不一样了,而且是通篇的“陋室铭”。

    大大把几个夸奖了一番。

    两个小的被人一夸,马上忘形了,连听着在李明耳里很荒腔走调儿大鞋头的英语,哈罗姑白三块油都出来了。

    听的李明摸了把脸,心道还真不能打击她们的积极性。

    这回陈校长可真是着实吃惊了。

    这时候小学完全没有英语课,初中才开。看来孩子的父母应该有些文化才是,难道是知青?

    最后,三个又给校长唱了‘送别‘,而不是大众儿歌‘卖报歌’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校长终于确定,孩子的父母必定是很有文化的,让她们明天让父母带来报名,同意她们上学了。

    笑话,这些的孩子的水平不比二年级的学生差,想必是父母不好意思来求人,所以让小孩自己试试吧。

    说起来,陈校长也是个好人,那时候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人还是很多的。

    五 我要改名

    晚上,李明对父母说了明天学校要家长去报名的事情。

    yuedu_text_c();

    李爸李妈很惊奇,李明只简单说了下情况,并以很有气势地眼神制止了李琳跃跃欲试自我表扬的蠢动。

    哼!气的李琳嘟了嘴敢怒不敢言。

    父母也知道她们平时在家里读读写写的,看来还真是认识了几个字,把几个大大表扬了一番。

    可这表扬显然让李琳感到很不解渴,这穿了件漂亮裙子被人当作短裤来欣赏的滋味有点儿不好受,所以很不以为然地撇撇嘴。

    至于李连辉,根本是只知道吃的小屁孩一个,跟馒头里面的糖馅斗的不亦乐呼,根本没听到大人说什么。

    李明心里感叹,现在的小孩真是单纯啊,哪里像二十年后的小孩,被电视、电脑等各种传媒渠道污染的,一个个贼精百怪,难糊弄的紧。

    李妈当然不介意李明换个地方给她带孩子,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学校给孩子报名同时分了班级,三个都在一年级二班。

    程敏很高兴,陈校长有点失落,唉,原来一家庭妇女,虽然长大不错,可一张嘴就知道没什么文化,以为能看见什么知识分子呢。

    第二天,隔壁林四婶、吴凤妈还有前院罗氏三兄弟老妈罗三舅妈,听说学校同意给老李家带孩子了,马上行动,急吼吼地找到学校,强烈要求,俺家孩子也要上学。

    可惜,校长一问二胖和罗大罗二问题,两个怯怯地一问三不知,当时俩家长气焰就没了。

    二胖要是属于生活不能自理型的话,那罗家兄弟纯属狂躁型,那虎头虎脑虎背熊腰目露凶光的模样……

    今年新生多,陈校长决定还是别引狼入室还是放虎归山吧。

    吴凤是女孩子,还好些,又能数几个数字,破例收了。

    其实吴凤和罗大虚岁倒是跟李明一样,可惜生日小,实际年龄不达标。

    既然能够上学了,李妈马上张罗给准备上学用品。虽然日子穷些,两口子对即将读书的孩子们,还是满怀美好的希望的。

    带着孩子在镇上唯一的百货商店买了书包铅笔盒等学习用品。

    李琳要了那个漂亮的红色格子的单肩人造革书包,李连辉不知道好歹,看人家大军子用的军绿色帆布包,他不顾老妈的好意,强烈要求一样的书包。李明无所谓,但是帆布包便宜,她就跟小弟买了一样的包。

    剩下文具盒什么的实在没几个花样儿,都是巴掌宽的薄铁皮的盒子,只是盒子上漆的图案有点儿差别罢了。其余的本子和铅笔橡皮什么的,一式三份儿,李妈很是花了点钱,不过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孩子们要开始新的生活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上学的装备准备好了,李明倒是不像李琳那么兴奋。

    还有一个让她感到不太满意的事儿,得改。

    那就是她的名字----李明。

    想当初,据她老妈说,她出生的时候,老爸兴冲冲地跑去买了本《新华字典》——就是后来被她们姐弟当卫生纸擦屁股的那本,回来狂翻好几天好词好字给李明起名字,最后看中了这日月生辉前途光明的名字,汗!没有比这再耀眼的名字了。

    可是李明上学后现这名字实在太大众了点儿,比如:

    语文课本经常造句:虽然小明不爱学习,但是他很热爱劳动。

    数学课本应用题:小明有八个苹果,吃了三个,还剩几个?

    当然,跟小明有的一拼大众的还有小刚、小红、小强、小丽等等等等。汗啊!

    所以,这名字说什么得改,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温柔婉约;不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求诗情画意烟雨蒙蒙像琼瑶……

    正在李明满脑子诗情画意琼瑶佩玉的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无意中想起在商店里遇见的小美女——陈薇。

    记得前世的时候,她们学校高年级有两个很有名的美女,一个叫陈薇,另一个叫古丽薇,是学习好、长的好、体育好的三好小学生。

    yuedu_text_c();

    长大后一个在城里当了老师,一个在城里嫁了大款。

    后来李明长大了又认识了两个名字里面有薇字或威字的人,男的俊女的俏,所以,李明的心里一直有个想法,名字还是能影响人的。

    所以,李明一咬牙,咱家要大众也大众个美女样儿,叫李薇罢。

    谁让咱没什么创意呢。

    所以,李明毅然地改了名字,先是强迫家里人叫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