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桃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在秦末 > 穿越在秦末-第63部分

穿越在秦末-第63部分(1/2)

    欺压百姓,今日被秦明所杀,也算是为颍川百姓做了一件益事。”

    张良放下手中的酒杯,看向杨林,慎重的细言道:“沛公,我观秦明额有反骨,日后必是祸害,还请沛公谨慎再谨慎啊。”

    “啥?这小子……”李霸突然大叫一声,然后撸起袖口,喝道:“主公,俺这便去宰了此人。”

    “站住!”见到李霸起身往外走去,杨林严声厉斥,他解释道:“秦明率众官员投城,现在民心还不稳,不宜追究。先生所言极是,只能日后谨慎用之了。”

    “确实,此人能够为保命刺杀郡守,难保日后不会反叛主公。”郦食其从旁附议,“不过,主公、丞相,接下来应有何打算?”

    “这……”杨林微微瞥了瞥张良,他沉默不语,并非是他没有打算,而是他知道郦食其的用意,正如前几日所说的那样,萧何和郦食其都希望他称韩王。

    闻此言,张良倒略显寂落的说道:“实不相瞒,接来下如何,良也不知。沛公应该知晓,良心只为百姓不为其他。”

    “先生大义,天下皆知。”杨林沉重的说道,“今日轻取阳翟,大家应畅饮,来人,上酒。”他有意的避开郦食其的话题,立刻命人端来酒菜。

    好酒好肉,醇香于案台,李霸、周勃、雍齿等将领敞开怀的吃喝,而反观萧何、郦食其等谋臣却自斟自饮,一个个沉默不语,不知道心中在谋划些什么。杨林和张良则相互敬饮,被郦食其那一问,他们二人也没有任何的胃口。

    待酒足饭饱,杨林在亲卫的保护下来到城内巡视,因为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毁,城内民居店铺完好无损,原本静悄悄的街道也渐渐有了人影。杨林进城时就已经吩咐沛、韩两军不得侵扰百姓,否则立刻处斩。

    这一严明的军纪令两军士卒不敢有丝毫的越界举动,而王山也带领一队人马在城内巡视,曹参也整编了投城的秦军,凡是想继续参军的均被混合编入沛军,不愿继续打仗的,则可以领取钱粮返回家乡。如此仁义的举措,令投城的秦军军心稳定,愿意效忠杨林者更有两千余人。

    城内一切进展顺利,杨林心中颇为放心,他对身边的李霸说道:“汝回去整理一番,明日便前往大梁城将吾母等人接来,现在我等有了安身之地,是时候了。”杨林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母亲和吕雉等人,大梁城虽然是魏豹的都城,但项梁那里他一直都在担忧,“速去速回,路上小心。”

    “诺!”李霸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他立刻请辞离去。

    随后杨林又巡视一番,正待离去,却见王山押着一人过来。

    ps:求十二月的保底月票,明日就是一号了,求点月票啊!!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正人先立己求月票

    “老实点!”王山对正在挣脱押解的人喝斥道,随后他见到杨林走过来,又立刻的恭敬行礼,说道:“主公!”

    杨林点点头,指着被扣押的人,问道:“其身穿秦军兵甲,应该是投城的士卒,汝为何将其捆绑?”

    闻此言,王山愤愤的汇报道:“主公,此人不遵军纪,在城内白吃白喝,还将店主打伤。幸好山及时赶到,否则那店主非被打死不可。”

    “哦?”杨林恍然,原来是这样,他早已经言明,任何人侵扰百姓,立斩不赦,没想到此人还敢肆意妄为。他当即挥手,严声说道:“拉下去,该怎么处置汝心中清楚。”

    “诺!”王山立刻领命,然后命人将秦兵带走。

    谁知这秦兵竟然挣扎着拼命喊道:“主公……,主公饶命啊……,小人是秦郡尉的妻弟,求您法外开恩啊……”

    “嗯?”杨林顿了顿脚步,转身看向这么秦兵,见后者惊慌的神情,他沉声说道:“汝是秦明的妻弟?”

    “正是,正是……”秦明立刻点着头,眼神希翼的哀求道:“求主公饶小人这一次吧,小人保证绝不会有下次了。”

    “主公,不可啊!”王山在一侧焦急的进言道:“我军军纪严明,怎可因为一人而法外施恩呢?”

    杨林没有理会王山的话,他仍旧对秦兵问道:“汝可知我沛军绝不扰民之军纪?”

    “这个……”秦兵唯唯诺诺,低下头不敢看向杨林。他知法犯法,心中有愧。

    见此情况,杨林突然大声喝斥,道:“吾早在进城时就已经将绝不扰民的军纪告知了秦明,汝为其妻弟,更应该严于律己,今日你这番恶行,吾若不斩你,如何正军纪?”

    “走,给我带走!”听到这里。王山终于放心了。他恶狠狠的踢了秦兵一脚,然后立刻将其带走。

    然而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呼喊,“主公。请慢!”

    yuedu_text_c();

    杨林循声望去。见一人带领几名亲卫火速的赶过来。闻其声,便知来人乃是秦明,而见其焦急的神态。不用问也知道是因为何事。

    “主公,末将恳求您饶恕这厮一次,此乃末将管教不严,末将担保,绝无下次。”秦明恭敬的行完礼,然后目光瞪视了自己妻弟一眼,又满面哀求的说道。

    杨林看向秦明,丝毫没有任何的心软,他指着秦兵,阴沉的说道:“秦明,吾早已言明,扰民者立斩不赦,此乃我沛军之根本,上至我杨林,下至一兵一卒,任何人都不得违抗。汝为郡尉,应该明白军纪无儿戏,岂能视若无物?”

    “主公……”秦明还想继续求情,可杨林没有给他机会。

    只听杨林又一次督促道:“王山,还不去执行?”随后他便在亲卫的护送下离去,只留下怔了怔出神的秦明。

    “郡尉,现在怎么办?”见到杨林走远,王山也将秦明妻弟带走,一名士卒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秦明叹口气,咬牙切齿的喝道:“怎么办?还能怎么办?都给我回去,这件事情都给我当做没有发生过,还有,命我们的士卒绝不可像以前那般欺压百姓了。”说完,他就愤愤的挥着衣袖离去,至于是不是真的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那就不得而知了。

    杨林回到郡守府,王山也带着秦明妻弟的头颅复命,见此,他立刻吩咐王山将此头颅悬挂于军营外,以作以儆效尤之用。随后他想了想,又亲自前往被欺压的店主那里看望和道歉,并让王山带来丝许钱财以作安抚。

    杨林的此举,立刻在沛韩联军和投城秦军以及百姓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震撼。身为主公,他竟然不惜身份,亲自向百姓道歉,此等作为,不说空前,但在秦末也是绝有。如今正值天下大乱,人命比狗贱,谁还会去考虑百姓的尊严和困苦呢?而偏偏杨林做到了,他以身律己,言行于表,不折不扣的遵守自己制定的军纪。正所谓若正人先立己,如此才能军民一心,主臣一心,心齐力才大。

    次日,张良亲自到访,他见到杨林,也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和赞赏,他急切的说道:“沛公大义,良自愧不如,有沛公在,乃故韩百姓之福。”

    “先生错也。”杨林挥手沉声说道:“非百姓之福,乃是我等之福,若没有百姓,我等何能在乱世中生存下去?所以,百姓不是子民,而是我们衣食住行的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等。林只不过是尊重他们而已,百善孝为先,小孝孝父母,大孝孝百姓。”

    “主公之见解,我等惭愧,今日受教了。”郦食其也是自愧不如的摇着头,对于杨林,他是越来越看不清楚了。

    你总以为今日了解了他,可明日他又变成了一个让你再次去了解的人,这就是杨林。

    见到众人到齐,杨林示意的说道:“汝等都落座吧。”随后他看向张良,低声细语道:“先生,林就先说了。”

    张良微微点头,也小声的回应道:“沛公请!”

    “今日召集汝等,是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目前颍川郡已经尽在我等掌控中,但各县城的内政、防御、建设、生产,以及百姓的饥饿冷暖仍然是个大问题。”杨林正了正面色,高声说道,他扫过萧何等人,又道:“有何意见,但说无妨。”

    “主公、丞相……”郦食其抬头,拱手而道:“目前来看,各县内政仍然需要前秦官吏治理,我军此等人才甚少,不宜过于干涉,只需节制便可。”

    韩信也接着开口讲道:“至于防御,信以为应在郡内招兵买马,充实两军。另外,还应以阳翟为中心,长社、尉氏、颖阳、襄城、武安、密、应等县城为外围,同时并以许、鄢陵、颍阴、舞阳等地为接应,组成一个双拱形的防御。”

    闻此言,杨林和张良都颔首认同,韩信的此法确实可行,此乃将全郡的城池相互连接,相互照应,以阳翟为中心,各地为外围的拱形战阵,只要兵力足够,颍川郡将成为一个铁桶。

    ps:求月票啦,有保底月票的朋友帮帮忙。同时感谢副版主一直不辞辛苦的管理书评区和支持本书,喜欢的人可以多去留言,副版主都会给加精的。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张良效忠(求月票)

    “先生以为如何?”杨林询问身侧的张良。

    张良笑道:“有韩将军在,沛韩两军何愁?”显然他对韩信的评价甚高。

    韩信拱手道谢:“丞相谬赞了,能为主公解忧,信义不容辞。”

    “汝等还有和建议?”杨林又一声询问。正所谓集思广益才可开拓阅历,兼听则明、偏听则隘,每个人的见解不同,才能从中找到最适合的一条。

    萧何闻声,沉默片刻,也拱手进言,说道:“不论的内政还是军事,都离不开人,人是这一切的根本。何以为,应先利民,才能利政和利军。”

    “好一个利民,萧何,汝有什么想法,速速说来。”张良双眼闪烁,当即追问道。

    萧何点头,又继续开口讲道:“主公曾言,民最重、社稷次之、君最轻。无外乎就是以民为本,现在我等初收复颍川郡,百姓民心惶恐未稳,应当以安抚民心为首要。只有民心稳了,内政才能见效,兵马才能招募。”

    “孟子曾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郦食其是儒家学者,立刻引述自家学派圣人的论述附议道:“主公,仁义礼谦乃安抚民心之方针。”

    yuedu_text_c();

    杨林也想了想,萧何和郦食其的见解和他颇为相同,于是他点头道:“萧何,汝便起草一份安抚方案,尽快呈于吾与先生。”

    “诺!”萧何接令。然后请辞离去,急忙起草施政之法。

    随后众人又各抒己见,不管内政和军事,只要有利于沛韩联军和百姓,所有人都畅所欲言。不管对错和差异,杨林都认真的听取,而后取精华去糟粕,一来填充自己的见识,二来可以凝聚众属下的心力。

    待一切结束,众人也相继散去。最后只留下杨林和张良二人,杨林拱手笑道:“先生刚才的一番见解,林钦佩。”

    “呵呵,沛公谦虚了,良只不过是和沛公兴趣相投,均是以民为重。沛公若是无事。良也先走了。”张良回应的说道。

    “先生请!”杨林伸手请送道。

    张良出了大堂,便返回自己在郡守府内的庭院,他现在和杨林平起平坐,各自住在一个院落内。刚进庭院,便见到郦食其已经等候多时,他上前一步,寒暄道:“郦先生有何事?”

    郦食其笑道:“丞相可否屋内说话?”

    闻言。张良也点着头,道:“先生请!”对于郦食其,私下里张良都是以学生自居,毕竟张良同为儒家弟子。

    进入内堂,宾主相继落座,郦食其又言:“可否请去左右。”

    张良也依其所言照做,命左右亲卫离去,虽然如此做,但他内心已经惊讶不已了,他本不笨。自然明白郦食其找自己定有要事。“先生究竟是何事,还请但说。”

    “丞相觉得我家主公如何?”

    “沛公?”张良不知郦食其为什么要为这个,不过他还是略下思考后,认真的说道:“沛公胸有大志,且聪慧过人。又知仁义,爱护百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

    郦食其闻言,也相当的赞同,杨林这些优点只要是与他接触的人都可以体会的到,这可以说是一种气质,也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君王胸怀。随后,郦食其面色十分平静,但心中无比紧张的笑道:“今日来找丞相,其实是有一事。丞相认为我家主公若是称王,可否?”

    “称王?”张良万分震惊,他不可思议的瞪了瞪眼,见郦食其不像是在开玩笑,他立刻急促的说道:“称何王?”

    “韩王!”郦食其语不惊人死不休。

    闻言,张良先前急促的表情也凝固在那里,他呆呆的沉默下来,整个内堂都安静无比。郦食其也不着急催促,只是在等待张良的回答。

    而张良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郦食其的话,让他惊疑和混乱。韩王可不只是一个称号而已,这代表整个故韩的子民都将拜杨林为王,听从其调遣和支配。不仅仅是这些,从另一个方面也将杨林推到了与魏豹、赵歇等人相同的位置,对于如今天下的局势也是彻底的一种冲击。

    难怪张良会如此谨慎和彷徨不定,称王不是小事,称韩王更不是小事。

    “先生,这是沛公的意思还是……”张良终于开口,慎重的询问道,他首先要明白杨林的用意。

    郦食其摇了摇头,解释道:“并非我家主公之意,乃是吾所提议。不瞒丞相,吾也和主公谈过此事。”

    “那沛公如何说?”

    “我家主公并未答应。”郦食其有些叹息的继续说道:“先生应该可以看得出,我家主公待故韩百姓如亲子,且又有一颗仁政爱民之心,这等明主,才是百姓之福。所以,食其希望丞相支持我家主公称韩王,拜我家主公为主。吾也知道这有些强人所难,实非君子所为,有辱圣人的教诲,但与百姓想比,吾一人之名声又有何担忧?”

    “哎……”张良叹了一口气,他又沉默片刻,才说道:“良也不瞒先生,自从韩王死于白坪山后,良在心中无数次的问自己未来该何去何从,当时若不是沛公一语惊醒梦中人,良一生的抱负或许便埋藏于黑暗而不得实现。对于沛公,良感激之至,同时也钦佩之至。”

    顿了顿,张良终于有了决断,他沉声,气定,说道:“沛公对良有知遇之恩,对故韩百姓有仁义之恩。良愿意效忠沛公!”

    “果真?”闻言,郦食其大喜,他此次隐瞒杨林,暗中游说张良,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容易,不难看出,张良其实早就有了效忠之意了,只是不知杨林是何态度,所以才深埋在了心里。

    随即,郦食其大声放笑,说道:“既然如此,吾这就去告知主公,尽快准备祭祀和安排称王事宜。”

    “且慢!”张良急忙阻拦道,“虽然良准备效忠沛公,但称韩王一事还不着急。如今王离领大军在三川郡追击扶苏,若此时称王,必成为一种挑衅,恐王离会分兵来袭。而我军目前并无把握对抗十万大军,所以,沛公应缓称王啊。”

    张良的一番话有理有据,这让郦食其有些惭愧和惊起冷汗,后者讪讪的自嘲笑道:“丞相莫怪,吾一时高兴竟未想的周密,多亏丞相心思缜密,否则食其就铸成大错了。”

    “这样吧,我和先生一同前去拜见沛公,将主臣之宜定下,待日后时机成熟,再劝沛公称王。”张良立刻建议道。

    yuedu_text_c();

    “也罢,先去见主公吧。”郦食其也同意。

    杨林内院,此时他正在查阅圣人书籍,案台上堆满了一卷有一卷的竹简,和纸册相比,这些竹简繁琐沉重,且不易阅读,杨林见此,心中又想起了造纸厂一事。于是他命人前去召见赵猛,希望后者尽快在颍川郡开厂造纸,造福郡内百姓。

    正在和赵猛商谈,却听亲卫汇报张良和郦食其前来,于是他挥手道:“汝尽快去办吧。”

    闻言,赵猛立刻离去。

    紧接着张良二人进入,见到杨林,郦食其恭敬的行了一礼,而张良也不像先前那般,他此时也恭敬的行礼。此一拜,让杨林大惊,他不敢受礼,立刻起身回避,不解的问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