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桃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个少女的自白:其实我不快乐 > 一个少女的自白:其实我不快乐-第8部分

一个少女的自白:其实我不快乐-第8部分(1/2)

    个“倒霉蛋”去找他的女儿。那“倒霉蛋”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最终找到了富翁的女儿。  我举出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这世界真的就有这种行为模式的人。比如我,我就和我爸爸有异曲同工之处,爸爸有的毛病我基本上都有,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大学里的老师和同学经常说我没有自理能力,还批评我妈妈对我包办得太多。其实这真的有点冤枉了妈妈,别的妈妈教自己的孩子一件事只要教一遍就行了,而我呢,教我的事我总是忘,想不起来。熟悉我的人,都能了解我,也不会怪罪,不熟悉我的人,就会认为我很可恶、不可理喻、不懂事。  鉴于我和爸爸的表现,在出了几次事故后,妈妈坚决地封锁了家里的自行车,让它们在车棚里遭受风吹雨打,逐步烂掉。却让我们出门要么打的,要么坐大巴。别人家都买了汽车,我们家就是不买,妈妈说:为了你们的安全,也为了别人的安全,我们家不买车,即使买了,也是我来开,你们俩,休想!  四、爸爸长大了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身边的许多好家庭“解体”了。我们刚刚来深圳时,几乎所有认识爸爸的人都说,爸爸会变“坏”。他们的理由是,爸爸长得这样靓,又是作家,深圳的社会现状是“女多男少”,会有许多女人倒贴的,让妈妈有思想准备,妈妈的朋友也多次提醒她。据我的观察,也确实有人想打爸爸的主意,但爸爸是置若罔闻。  “中年女人就像法庭上的离婚原告,赢了是输,输了还是输。”这是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妈妈表面上不在乎爸爸,其实她的内心肯定不是这样。  但是,妈妈不愧是知识妇女,她不会去刻意地讨好爸爸,也不会去跟踪、窥探爸爸,她调侃爸爸。她说:“女人肯倒贴,说明她有钱,有钱的女人都会有脾气,只怕你受不了;没有钱的小姑娘是贪你的名,以为你多少有点钱。现在的年轻女人可不是你的糟糠之妻,自带饭票来给你当老妈子。现在的女人要美容、要交际,香车宝马你都得伺候上,你说你这么大年纪了,一辈子当甩手掌柜,到了了却给人家做牛做马,你犯得着吗?还有,喜欢你的女人能和你聊天吗?能和你天南地北、上下五千年地聊吗?我相信不多,你也不容易找到。所以呀,你还是和我这个黄脸婆子慢慢地厮守吧。”  令人惊讶的是,爸爸认可妈妈的话,而且是百分之百的。  有人说:“男人在成为好丈夫时,往往无聊透顶,但如果不是好丈夫,又可恶之极。”爸爸应该不是一个称职的好丈夫,他仍然还有许多让妈妈不能容忍的地方,有的时候还会把妈妈惹得暴跳如雷,比如在网上下围棋,他会下得废寝忘食。大年三十全家要吃年饭,妈妈要他别下了,他还不高兴,搞得大家吃年饭都不开心。当然,事后他也知道自己错了。  但在我的感觉中,随着我的长大,我觉得爸爸好像也长大了,也许是年龄的原因,他变得细腻了。比如,他会陪妈妈去买菜,还会主动邀妈妈上街,给妈妈选衣服。有一次,他到香港去,妈妈给他的钱,他什么都没买,就给妈妈买了好几套衣服,令看到的人都会嫉妒。

    9.爸爸是个大男孩(4)

    妈妈说,想吃雪糕。他马上穿衣服到超市去买,不管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  妈妈说,身上痛。他会到超市去买薄合油来给妈妈捏脚、按摩。  妈妈的肾不好,需要吃西瓜,他就每天去买,家里的西瓜都排成了队。  总之,妈妈说这样,爸爸说,去买;妈妈说那样,爸爸还是说,去买。  他常常开导妈妈:“没有花掉的钱算什么?你存在银行里只能算你赚的,只说明你对它享有使用权,别人胆敢盗用,就是对你的侵犯。你不用,是你看着它从有价值变得没有价值。就像看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慢慢变老,就像一件尚好的衣服你舍不得穿。”  他的钱全部交给妈妈(包括稿费),也从来不过问家里的钱是怎么花的,更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  爸爸像一只工蜂一样,没日没夜地干活,干公家的,干兼职的,挣来钱就交给妈妈,我和妈妈负责花钱。除了旅游这件事还有点意义外,其余的项目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们就像所有虚荣的女人一样,傻傻地将人民币送进向我们张开的各种口袋。  爸爸像个大男孩一样对妈妈说:“你的身体不能垮,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要是倒了,我们这个家就完了。”他是真的很在乎妈妈,我和妈妈去旅游,他就反复叮嘱我要照顾好妈妈。  有一件事改变了我对爸爸的看法。2002年夏天的一天深夜,我们楼下的401(我家住501)电器起火,等我们发觉时,浓烟已经把楼道全部封锁,我们出不去了!风将楼下客厅的帘子卷起来,火舌一下一下舔向我家南阳台的衣服。爸爸赶快把客厅的玻璃门拉上,接着镇定自若地坐下来给119拨电话;而我呢,则拿着湿毛巾先把通往楼道的门缝塞上,然后开始关家里的窗户,爸爸打完电话后也来一起和我关窗户(我们家有八道窗户)。在我和爸爸忙着的时候,妈妈在干什么呢——她在地下转,妈妈像一个孤立无助的老妇人从这间房转到那间房,转来转去,嘴里不停地嘀咕:怎么办,怎么办,完了,完了。  等我和爸爸把家通往外面的所有缝隙整个封住的时候,我们脚下的地板都有些发烫了!爸爸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左手搂着妈妈,右手搂着我,我们一家三口站在主卧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的围观人群和救火队伍,我的心里特别踏实,我相信我们是安全的。那一刻,我感觉到爸爸的成熟冷静,与平时判若两人的处事风格。  爸爸是长大了,是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他长大了。

    10.妈妈是个不合时宜的人(1)

    我的妈妈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常常不讨有些领导的喜欢,当然,也有的领导很喜欢她。我想我的性格中的一些不合群,反向思维的东西,恐怕就来自于她,尽管我们没有讨论过,但我能感觉到。  可惜的是,我只学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反叛,至于为什么反,只是凭着直觉,反了以后怎么办,不知道,我常常吃自己酿下的苦果。  “理性的女人可敬,感性的女人可爱,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女人可亲。”  我妈妈算不上是一个将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女人,所以,有时候她可敬,有时候她又可爱,还有的时候,她又令人可憎。在写父母的过程中,我反复咀嚼他们,也反思自己,我想,这将对我的今后发展有好处。  妈妈说一不二,家里的事她一个人说了算,我和爸爸的话只做参考。生活和工作中,她认定的事,九条牛也拉不回来。这给她带来两种不同的评价,有的人说她可爱,是个正直、原则性强的人,也有的人恨她,恨得牙痒,令她的生活道路坎坷不平。  在我的文章里,我不想就她的具体事情来写,那样会涉及很多的人和事,我只写对我有极大影响的几件事。  一、老是和潮流别着劲的女人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小学四年级,那时全国评出来10个“十佳少年”让我们学习。有9个小朋友都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好人好事的,只有一个小女孩的事比较简单,她是与闯进家里的坏人作斗争。材料介绍说,当坏人闯进家后,这小女孩乘坏人不备,从二楼阳台上往下跳,跳下去后没找到大人,她又从楼梯返回家去抓坏人,勇敢地保卫家庭财产等等。看完这条,我就产生了联想。我想,连续做几年好人好事很难,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被人家发现,也许就白做了。只有这个小女孩的事好学。于是,我对妈妈说,我要向她学习,我也要保卫家庭财产。那时我们家住四楼,妈妈一听,就生气了,她严肃地对我说:“不准学也不准跳楼!孩子,假如遇到这个情况,你能跑就尽量地跑走,跑得越远越好。假如当时跑不走,也不要反抗,然后再伺机跑走。”  我问:“那坏人把我们家东西偷光怎么办?”  “不要了,你的生命远比家里的财产宝贵。”妈妈不仅告诫了我,还打电话到有关部门投诉,说媒体误导无知儿童。  紧接着学校里又开始学赖宁,赖宁是一个救火英雄,全国的少年儿童都在学,可是妈妈就是不让我学,老师布置我们写学赖宁的文章她也不准我写,也不让我参加学赖宁的演讲比赛。  我急了,说:“老师说,我们是学赖宁的精神。”  妈妈轻蔑地说:“没有救火行动哪来的精神?”  “赖宁学习好,还帮助老奶奶。”我把老师的话重复给她听。  “你学习不好吗?你没有做过好人好事吗?为什么大家不学你呢?因为太普通了,每个人都能做到。只有他救火了,并且献出了生命,才是你们所没有的,才是值得你们学习的。但是,救火是成|人的事,即使是那座山被烧光了,也不能把儿童的生命赔进去。”  她甚至对有些见义勇为都有看法,她说:“让赤手空拳的市民去与武装到牙齿的歹徒搏斗,那不是毫无意义的牺牲吗?那要警察干什么呢?见义勇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一味地提倡。”  还有一次,有一个先进事迹宣讲团来学校巡回演讲。内中有一个医生介绍自己的事迹说,在年三十的晚上她主动值班,让科里的护士与男友约会,结果因为她不在家,她的孩子发烧没有及时治疗,成了肺炎。  妈妈在家里大骂这个女人,说她是个沽名钓誉的小人,在课堂上,她也抨击这个女人,妈妈还写了文章登在一个妇女杂志上,说:一个女人连自己孩子的生命都不爱,还有什么资格奢谈“爱心”?  这样看来,好像妈妈很冷血很没有责任感的样子,其实也不尽然。  粉碎“四人帮”后,妈妈参加了“平反昭雪”的工作,据她说,到86年之前,她有很长的时间就是调查、了解,写平反材料,还写悼词、开追悼会——给“反右”和“文革”中死了的人。这些我都没有印象,只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个教外国文学的老教授,刚解放时就是行政15级。经过几次运动,级别一降再降。后来尽管平反了,也只是给他恢复了原级别。好像是90年代初吧,他得了绝症,惟一的孩子在外地,他的太太整天哭泣,说老头子有一个愿望,想住一下高干病房。在中国这个等级森严的国度,又在那个年代,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换句话说,是一件拿钱都办不到的事,为了满足老教授的心愿,妈妈到处找人,到处求助,最后找到已经毕业的一个学生,他的父亲是省老干部保健委员会的,找他批了条子,老教授终于住进了高干病房。老教授死时,他的孩子还没回来,他的太太悲痛欲绝,身边没有一个亲属。正在那时,妈妈赶到了医院,老教授死后,他身上的衣服都是妈妈穿的。这件事我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这之后有一天老教授的太太从外地回来,为感谢妈妈送给妈妈一小包没有包装袋、用报纸包的甜甜的点心,晚上回家妈妈拿给我吃,告诉我,这是新产品,叫“萨琪玛”。

    10.妈妈是个不合时宜的人(2)

    为死人(不是自己的亲属)穿衣服这件事我思考过很多回,我就想不知道我能否做到,我想了半天,我想我可能做不到,大概很多人都做不到。  如此说来,妈妈也是有爱心和责任感的。  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女人  年轻时的妈妈心高气傲、目空一切,那个年代的各种荣誉她都拥有过,什么“学毛著积极分子”啦、“五好战士”啦、“知青标兵”啦等等。  可是自从有了爸爸和我,妈妈就不思进取了。除了勤勤恳恳地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她的所有的时间都留给我和爸爸了。而爸爸呢,除了不会做家务,其余的都会。喝酒、抽烟(现在不抽了)、下围棋、拉二胡、拉小提琴,还有就是没完没了的写作。  粉碎“四人帮”以后,百废待兴,很多人都从大学里调出去了。  可是,生活相对妈妈来说,如同头顶上的这一片天空,满布着耀眼如星的希望,伸出手来却是遥不可及。  有一个从大学里调到外贸的叔叔,经常来家鼓动妈妈,说:改革开放,外贸局一分十几个公司,缺人缺得不得了,上面要我挑头组建一个进出口公司,你过来,保证你在短期内房子也有,票子也有,位子也有。  当时,我还抱在妈妈的怀里,爸爸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大男孩,他自己都需要别人来照顾,他怎么来照顾我呢?妈妈如果出去闯荡,整天要出差,势必要伤到我。妈妈权衡再三,放弃了,安心地在校园里上班下班。如今,二十年多年过去,当年邀妈妈出去的叔叔现在已经是一个很高位的官员了。许多年后,她讲到这件事,言语中竟然也没有遗憾。她说:适合他的,不见得适合我。  同样的事在80年代末又上演了一次。当时前苏联政局动荡不安,国家要派许多观察员去前苏联。妈妈曾经是学俄语的,她当年的班主任就找到她,让她来“苏联问题研究所”,担当去苏联的文学观察员,妈妈这一次是真动心了,她就跑到校党委要求请调工作。89年我正好上小学一年级,很顽皮的,不想做作业,整天就想着玩、玩。妈妈就凶我、打我的屁股,爸爸不让打,说妈妈是粗暴的教育,要由他来管我。你想,爸爸怎么能管我呢,他管自己都管不过来呢。几天的作业一不交,爸爸也没招了,权力又回归妈妈,由此也断了妈妈去苏联的念头。  多少年后我分析了妈妈的当时心态,其实这是她潜意识里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一个托词。总以为别人离不开她,其实是她离不开我们。  那时候,爸爸妈妈住一间房子,我住另一间房子,夜里,我想上厕所,可我不敢起来,我怕鬼,又不敢说,我就那样憋着。与别的很多小朋友相反,他们生怕家里多一个孩子于他少了一份宠爱,而我则常常缠着妈妈,让她再给我生一个弟弟或妹妹。长大了,我仍然怕鬼,仍然有这个顾虑。妈妈就对我说,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鬼,是人,只有人才能干出“鬼”事来。  所以,她不希望爸爸当官,这是她不思进取的又一个表现。在这个官本位的年代,没有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当官的,可是,她就不希望。她老是对爸爸说:你不适合,你还是埋头做你的学问吧。爸爸中学时代有几个野心勃勃、处心积虑想往上爬的朋友,妈妈一个都不喜欢,她不让爸爸和他们交往。时至今日,那几个人都当了头目,整天在那里“弹钢琴”,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今天挑拨挑拨这个,明天拨弄拨弄那个,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她也不要我走仕途之路,从小就不让我当干部,尽管我一直在当。上高中时,要填一个表,表上要写上你在初中做过什么职务,她让我把这一栏空着。到了上大学,我说要竞选班干部,她来电话不同意。结果我告诉她我已当上了班长,她却说:“不想当士兵的兵不是好兵。”完全跟人家说反了,人家都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直到如今,我才明白了,一个人如果连一个普通老百姓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当官呢?有一个贪官在忏悔自己的罪行时说:职务高了后,忘记了党的培养,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把自己混同与一个普通老百姓。好像老百姓是最坏的人,老百姓能干那些坏事似的。这样的人就是没有当好老百姓的人。  “当官要有当官的素质,我们家的人都太感情用事,不能当官,尽管我们有能力。”这是妈妈说的。  妈妈当年那个中文系副主任是全系教职工无记名投票选的,按照她的行事方式和她的性格,不会有人白白地送她一个官的。  三、让我不敢模仿的女人  我现在已经坐在大学的课堂里读书,自习之余写点小文章。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停下来掏出手机来给妈妈打个电话。  妈妈来信说:父母都很想你,你的爸爸,对你不苟言笑的爸爸,不是个感情外露的人。他对你的想念是浸透在骨子里的想念。经常在夜里,想你的时候,他会一个人跑到你住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