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桃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之女儿当自强 > 红楼之女儿当自强-第18部分

红楼之女儿当自强-第18部分(1/2)

    啊,都在这里呢。”拓拨瑾推门而入。七喜忙放下手中的茶,擦了把额头的汗,退了出去。额得神哪!可算来了个救星呢!忙另沏了一杯茶送了进来。

    “大哥,你来评评理:人家好心好意地来看他,他不领情也就罢了,还要把人家撵出去。你说说他是不是良心都被狗吃了?”可算是来了救星了,慕容笃定地喝了一口茶。哼,让大哥好好收拾收拾你!

    “你不招惹人家,人家会那样?指定是你没做什么好事呗!”拓拨瑾的一句话噎得慕容一口茶差点呛住。都什么人嘛,怎么青天白日地说瞎话呢!完全的黑白不分嘛!

    看着慕容吃瘪的模样,水溶忍不住笑了起来。牵动了伤口,又忍不住痛得皱眉。一时之间,脸上的表情倒是精彩纷呈。

    拓拨瑾却不乐意了:“你看看你,慕容那样子就有那么好笑吗?这下又撕扯了伤口了吧?慕容你也是的。庄重一点,没有一点形象。”

    咦,真是躺着也中枪啊。慕容悲催地想: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啊?不过这时候他也不敢辩解,真要让水溶撕裂了伤口,不用拓拨瑾,他自己就能后悔死。噢,为了兄弟,就生受了吧。

    水溶总算止住了笑,拓拨瑾俯身欲查看水溶的伤口,水溶摇摇头。拓拨瑾到底不放心,解开中衣看没有血浸出,方才放了心。

    水溶道:“听闻南方水患不断,你怎么还顾得上过来?”虽然是武夫不出门,但也总算还知天下事的。

    “你倒是消息灵通哪。昨个早朝说得就是这人事,不过尚无定论。还如上次一样,着三日内各部将奏折报上来。”拓拨瑾坐下来端起一杯茶道。

    “这镇南王脸皮子也真够厚的,自己领地的百姓都不管,还真能狠得下那个心哪!”慕容灼首先不齿。

    “他为什么要自救?他巴不得消耗你的力量,保存他的力量呢。他不是脸皮厚,是算计得太清楚。哼,他也不怕这么做,搞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水溶冷声道。

    “哼,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我看他并不介意这个。只怕是想有所动作了吧。”拓拨瑾对镇南王的不满早已有之。自然也包括镇南王对皇族的轻慢和自身的傲娇。父王对他真是太过于宽厚了。拓拨瑾不悦地想,这些年这位王叔倒越发地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了。横征暴敛不说,还私募兵马。父王不过心底仁慈,不欲置百姓于水火罢了。他倒当父王是好欺侮的了。

    “哎,何不趁机罢免了这镇南王呢?”慕容灼不解地冒了个泡泡。

    “切!那么容易?那么容易早就办了,还等今天呢!”水溶对慕容这种显而易见的弱智嗤之以鼻。

    “其实,慕容说得也不无道理。为什么不能趁机铲除了这镇南王呢?”拓拨瑾显然要冷静的多。“或者这是一个好机会呢?”

    “就是嘛!我小的时候见过一回镇南王进京,啧啧,那气势,那派头,可不是一个骄横所能概括的。这么些年了,只怕气焰更盛了吧?”有人投赞同票,慕容的脑细胞立马就被激活了。

    水溶也沉静了下来。是啊,大家都只是直觉地去说镇南王不能碰。那这个问题到底要回避到什么时候呢?就如人身上生了个疔疮,不是你不直视它,它就不存在的啊?也许真的到了该解决的时候呢。

    “擒贼先擒王,须得想办法先治住镇南王才行啊。”水溶道。

    “镇南王那三个儿子也不是好惹得,也要提前拿下才是啊。据我们的可靠密报,镇南王手中怕至少有三十万兵马。这些也要探个底才行啊。”拓拨瑾道。

    “时间过于紧迫了些,须智取,强攻显然是不明智的。”水溶也不再意气用事。

    “要不这样:佯装赈灾,着人带兵马到镇南王驻地,一举拿下?”慕容于兵道并不精通,只是热心地尝试着出主意。

    “风险太大。此举必须一击而中,若不能一击而中只怕反落人话柄。但如要一击而中,就要有一下子制住镇南王手下六位将军的把握才行。否则,此事不成。”拓拨瑾缓缓地分析着。

    “嗯,时间太紧。不然反间计也是可行的。”水溶也慢慢分析着情况:“据说镇南王手下那几个将军与镇南王并其三子并不和睦。且镇南王向来多疑,奉行的又是上阵父子兵的道理。因此,底下将士也多有怨言。另外,封地毕竟有限,这镇南王这些年为养这些兵马,也做了不少怨声载道的事。百姓也诸多不满。这些或许可以利用一、二。”

    “妥当的办法还是分两步来走吧。第一步还是先赈灾吧。但也别全部朝廷承担,干脆来个共同承担,这样我们负担也轻些,也刚好派一些人进去探探底;第二步则得缓缓图之了。看看有什么法子可以分解或消耗镇南王的力量了。”拓拨瑾想了想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不过这也得这个差事派到我们这里才能做,若派不到我们这里,只怕也是白搭。”拓拨瑾又补充了一句。

    “你这话倒提醒了我,只怕这差事还真轮不到你头上呢。”水溶笑道。

    “咦,我就不信了。如果大哥以四皇子的身份去争取,难道谁还敢和他抢不成?何况这赈灾又不是什么肥差。”终于找到机会插话的慕容灼迫不及待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幼稚!”两个声音齐齐地射向慕容灼。某人又一次华丽丽地受伤了。

    果不其然,在最后一次讨论关于南方赈灾事宜的朝会上,赈灾的工作被太子抢到了手中。而选中的却是四皇子的方案。其实即使方案也不是以四皇子的名义递上去的。对于实施工作拓拨瑾也只是象征性地应了卯,并没有全力去争取。

    拓拨哲起初有些不解于四皇子的表现。后来看到挺身而出的太子和太子一派,他不禁眼角眉梢都有了些冷意。老四这是避祸呢,阴山大捷,已经遭人追杀,若是再有个什么功劳,那些人哪还能容他?!哼,自己春秋正盛,这些人都如此了。若是?那岂可想象。拓拨哲心里无端地对太子产生了一丝不悦。

    是夜,拓拨瑾又秘密进宫见了父皇。讲了自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想法。也不借助于此次赈灾,只以通商的法子,暗暗安插一些暗桩进入镇南王辖区,以图后手。

    yuedu_text_c();

    拓拨哲也明白:镇南王只怕是越来越坐不住了。自己虽也派出了官员去镇南王的属地任职,却要么死于非命,要么投靠了镇南王。以至于朝廷上下视去镇南王属地任职为殊途。只是这个毒瘤不除,大夏朝的江山只怕不稳。现在换个思路也未尝不是好办法。商人?镇南王只怕是不大放在眼里的,倒或许可以迷惑了他。

    “可有合适人选?”拓拨哲思量了一会问道。

    见如此问法,拓拨瑾知道此事准了。于是道:“儿臣一贯与慕容家老二慕容灼交好,慕容一族在南方本就有不少商铺。现在慕容家的商业均交由慕容灼打理。以我们的交情,向他举荐几个人应不是难事。”

    “可是那传言中的我朝首富慕容家?当朝四品鸿胪寺少卿慕容霖家?”拓拨哲也不是个昏君,天下事还是尽知的。

    “皇上圣明!正是他家。”拓拨瑾顺便拍了拍父皇的马屁。

    “哈哈,你小子!好,联准了。就依你所言。不过人一定要可靠才行!”人总是爱听好话的,尊贵如大夏朝第一人也不例外。

    ------题外话------

    有鲜花和钻石的鼓励,玛菲会更努力的噢!

    第四十九章、共襄义举

    为南方水患事,朝廷专门发了公告:除表明朝廷将出粮草二万石外,还援引了镇南王佟胜奏折里的几句话:江南贫瘠,无力自救云云。所以请大夏朝的子民为灾区出粮出力。

    此文一出,天下想不哗然也难。一时之下,指摘镇南王之声此起彼伏。街头巷尾,所谈及的尽皆此事。

    镇南王佟胜震怒,拍桌子,吹胡子瞪眼。将身边的人骂了个遍。一时之间,镇南王府上下及近臣尽皆颤颤兢兢,喘个气都提着小心。只怕一个不小心惹祸上身。

    书房里,镇南王正与自己的嫡长子佟博文、嫡三子佟博远几人讨论此事。从满地的碎纸破絮和残瓷碎片,可以想见镇南王佟烈此时的心情。

    “竖子竟敢如此算计于我!”佟烈的怒火依然不能平息。习惯了几十年来朝廷的恭顺,陡然有人挑战确实是一个让人很不爽的事情。

    佟博文在三个嫡子里年纪最长,也更沉稳些。不过富贵出身,又没经什么风雨,总不免少一些知民间疾苦的烟火气。多一些高高在上的姿态。

    佟博文道:“看来那位(皇上)是有些忍耐不住了?难不成想要动手?可又准了咱们的请求啊,是想迷惑我们?”

    老三佟博远毕竟年少,肚子里还没有那些子弯弯绕。理解的倒更直接些:“我看那皇帝老儿也不过是泄泄私愤罢了,他那里刚刚和匈奴干了一仗,虽说损失不大。可重伤了主帅。放眼瞧瞧那些个酒囊饭袋,可还有能拿得出手的将帅之才?我倒以为那老儿不过是憋了一肚子火借机宣泄一下罢了。”

    佟胜用手指叩击着桌面,想了一会道:“传令下去,各方严加戒备。另外,安排流民入城,着令城中各富商大贾布棚施粥;王府也安排两个粥棚。同时,抽调士兵做好维持秩序的工作。以防民变。再则,安排一些医师吧,主要是防止疫病。”佟胜显然没有想得那么简单。虽然明显是一口恶气,可该咽还得咽不是?

    两个儿子得令都各自去安排了。佟胜望着窗外,想起那次进京时见到的京城的宏大,天子脚下的那种气派,举国朝贺的风头。暗自想着:也许是该再到京城去看看了。

    晌午天还是好好的,傍晚时分,竟飘起了雪花。初时也不大,不过纷纷扬扬地如同琼花罢了。细碎、缓慢,犹如戏子轻舒广袖卷起的漫天光华。往生如梦,谁能想到昔日里贾府那个“二木头”竟会是林氏产业幕后运筹帷幄,发号司令的人呢?原来每个人自己想要的要靠得是自己的争取,而不是等待。上天慈悲,对世人施以援手。但若是你自己连手都不愿伸出,又如何去握住我佛之手呢?迎春坐在温暖的房里,手里捧了一本书,却并没有翻几页。

    外边的门帘儿响了一下,夹带着一股寒气。接着是一阵噼哩啪啦拍打衣服的声音,许是在拍打雪花吧。迎春想着。接着穿着葱绿色茧绸绵袄,湖兰色八幅皱褶绵布长裙的司棋走了进来。

    “雪竟下大了吗?屋里倒不觉着。”迎春笑问司棋。

    “可不是呢,才出去时天还好好得呢。谁知竟下了,大却不大,只细密得紧。”司棋站着回话。

    “坐下来喝杯茶暖暖吧,铺子里一切可还都好?”迎春先倒了一杯茶递与司棋。自从那府里出来后,迎春倒拿司棋自已姐妹一样的看待了。

    司棋倒是个本分的,并不因这个而忘了自己的身份。只更尽心尽力地服侍着迎春。此时忙接过主子递来的茶水,认真地谢过了。

    迎春也懒得去纠正她。不过笑笑,算是接受了司棋的谢意。

    “铺子里都一切正常。只今个街上贴了告示,说什么南方水患严重,要富庶之户出钱出力。几个掌柜的想着,怕是不能免,因此请主子个示下:看出多少,怎么个出法合适?”司棋说完方喝了一口热茶。平常的巡视,现在也不一定迎春亲去,有时候就派司棋去看看。掌柜们现在都想着多赚些银子,自然尽心得很。迎春自然也就落得轻闲。

    “吴掌柜的可曾派人打听了别人家的情况?”迎春慢慢地喝着茶,一边思量着一边问道。

    “今天才发的公告,大约大家也都在思量这事吧?倒还没有听说谁家有具体的办法出来呢。”司棋现在也越发地老练了,这些自然也是都能想到的。不会傻到等着主子下了命令再去问。

    “嗯,这事我知道了。我先想想。另外,让几位掌柜的也盯着一点别人家,看看大家都怎么做吧。”迎春放下手里的书,起来往窗边走去。

    yuedu_text_c();

    司棋答应着去了。迎春摇着头笑笑:刚刚还想着清闲呢,这可不就事来了?只是这事如何办才好呢?黛玉的心思大约是不希望林家的产业过于大张旗鼓了,毕竟树大招风。所以尽管林家的产业统一了标识和店面装修。却是一种一个样,不知情的大不了以为这个是一家的,却无法把所有的都联系起来。因此,如果要赈灾,只怕也得以各家店铺的名义各自进行。

    慕容灼也正和水溶、拓拨瑾等人商议着赈灾之事。要说,这遇上青黄不接或饥馑之年,城中或村中富户设棚施粥也是常事。说白了:既是为人,也是为已。若放任不管,这帮人真急了。抢大户的事也是做得出来的。

    只是这次不同,这次是圣命难违。全然依照平日惯例怕是不行的。太突出了也不知道行不行?常言道:枪打出头鸟。遭人嫉恨也是不行滴。别说慕容灼为难,富商大户并朝廷官员都在为这个事伤脑筋。少了面子搁不住不少,弄不好上面那位也有看法;多了引人侧目不说,弄不好让人质疑你钱财的来处,那可就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因此,大家都在等,等着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这样也好有个参照不是?

    水溶笑着对慕容道:“这事你得问大哥。”因为水溶一直在养伤,虽然那伤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但在母亲的眼里那怕差了一丝一毫那都是不允许滴。所以,近来三人的聚会基本上就都在水溶的书房里了。

    拓拨瑾道:“这事是上面那位想打镇南王的脸,也是个警示的意思。不过赈灾也是实打实要做的事。毕竟都是大夏子民。慕容家也是大夏朝的数一数二的世族,只怕大家都看着你呢。”

    慕容灼立马就不淡定了。站起来道:“那这意思得是我这还得当个冤大头?”

    水溶道:“慕容,你有点出息好不好?好歹咱也是慕容家族产业的掌门人,慕容家尊贵的二少爷。怎么让你捐点银子跟割你肉似的?”

    “比割肉还疼呢!你说得多轻巧啊,那可是我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我就爱听银票一张张在我耳边的声音。怎么滴吧?”慕容灼是真爱钱,可他最受不了的也是人家说他爱钱。爱钱怎么了?过过没钱的日子你们试试?好象他过过似的,世界上有一种人就叫做天生财迷!虽然他含着金汤匙出生,衣食无忧,可是依然无人能阻挡金钱对他的诱惑。

    “得,你就出个三千两吧,少了估计你也过不了关。”拓拨瑾干脆给慕容开了个价码。

    “啥?三千两?”慕容灼烧了尾巴似地跳了起来。这可比割肉都痛了,简直要了慕容的命了。

    水溶很不友好地笑了。慕容扇子就要落了,总算忍住。

    “看在你受伤的份上,就放过你这一回。哼哼,要是还有下回?”有下回能怎样?又打不过人家。看着慕容悻悻地收手,水溶翻了个白眼。

    “那你们都出多少?”慕容不甘心地问,得找个心理平衡嘛。

    “一年俸?。”拓拨瑾平静地说。

    “啊?噢。”慕容灼本自不甘心。后来又想,算了吧,人家把一年的身家都搭进去了,吃喝也不知道在哪里找补,咱还计较个啥呢?遂不再计较。

    第二日,慕容灼就到礼部负责此事的官员处去认缴了银两。既然要交咱就麻溜地交,省地人家老惦记着咱不是?多给人家添麻烦不是?

    有了标准就好办了,各富商贵贾,自然就忖算着自己的身份和排位,三三两两地开始认缴银两了。迎春自然也代林家的各个铺子认缴了一份与已匹配的份额。此事,自然也在与黛玉的往来书信中细细地说了。

    贾府里却为这事犯了难。这几年家里年年入不敷出,已经是拉了一屁股的饥荒,只为撑着这个架子。王夫人自听贾政说了这事后,就开始发愁。自家姐姐一家子年前便搬了出去。更可恨的是:还借着搬家硬是讨要回去一千两银子,又逼着自己写下了五千两银子的借条。真正是狼心狗肺!那会子孤儿寡母地寻上门来倒全不念了?真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会子王夫人可不念人家每年都有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