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桃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重生之妙尼 > 红楼重生之妙尼-第17部分

红楼重生之妙尼-第17部分(1/2)

    躁了。幸而自己常年在佛寺中静养,养成了波澜不惊的态度,才不致举止失措。

    凌霜、王嬷嬷和缨儿等却一路看得张口结舌。此时见眼前无人,凌霜咋舌道:“我的娘啊,这府里果然不凡,这一路看得我气都喘不过来了,比那画上的仙境还好看。这些屋子里的东西,处处都透着讲究。”

    妙玉淡然一笑道:“这些都跟我们无干。我们也只是在栊翠庵修行而已。”

    凌霜笑道:“这个我知道。只是不能不感叹这府里的富贵奢侈。”

    王嬷嬷道:“还是少说话吧。被别人听去了,只当我们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了。”

    凌霜道:“这京城里的人都欺生。只要是从别处来的,也都只当是乡巴佬了。好像自己才是这京城里的主子一般。”

    妙玉道:“好了,都别说了。静静候着吧。”

    话音刚落。林之孝家的便匆匆进来了,道:“老太太、太太们吃完了。我们过去吧。”

    妙玉起身,整整衣服,搭了凌霜的手,抬步跟了林之孝家的便走。缨儿却有些紧张,脸色都变了,紧紧跟着。

    进了后房门,里面黑压压一屋子的人。妙玉低头垂目,只管随了林之孝家的上前。

    林之孝家的悄声对妙玉道:“当中的便是老太太,左手是太太,右手是二奶奶。底下坐的是二小姐、三小姐和四小姐。”说完便上前一步,禀道:“老太太,我把府里新聘的妙玉师父带来让您见见。”

    妙玉也只双手合十。稽首道:“阿弥陀佛,贫尼妙玉给老太太请安了。”

    王嬷嬷和凌霜、缨儿一齐跪下,行了跪礼。然后便退下。

    “哦?”贾母正半躺在榻上,听王熙凤说笑。此时忽听得娇声呖呖,温柔婉转的佛音。便饶有兴趣地坐直了身子,道:“鸳鸯,把我的水晶眼镜递过来,我看看。”上下打量了一番,才道:“你们还不快给妙玉师父让座。”

    早有小丫头搬了一把椅子在贾惜春的下手放了,妙玉便又向王夫人和王熙凤行礼。道:“贫尼给太太,二奶奶请安了。”又向迎春、探春和惜春行礼。只见三人一样的服饰,穿着富丽。头饰烂然。迎春十五六岁的样子,肤色白腻,低眉顺目;探春十二三岁的样子,柳眉杏眼,唇红齿白。神采飞扬,很是美丽;惜春不过十一二岁的样子。长得也很秀气。

    惜春满脸笑容,见妙玉过来,便让小丫头把椅子挪得近些,笑道:“原来姑子也可以长得这样好看。原来我还说要出家,她们说没有这样年纪小的就出家的。我说咱们家不是还有几个聘买的小尼姑吗?她们又说长得好的不能出家。我看她们净都是哄我呢。”

    妙玉也微笑点头,道:“四小姐这样的千金贵体,自然是不能出家的。”

    惜春还要说什么,却被后面的丫头拉住了。

    贾母又问了一些妙玉的出身和年龄等,妙玉也都站起身来一一地答应了。

    贾母转头笑向王熙凤道:“你看妙玉师父的品貌气度,倒像是我们府里的一个人,只可惜她今儿个病着,没有来,不然也可以比比看。”

    王熙凤也笑道:“我看也像。妙玉师父的年龄大了几岁,只是穿着素衣罢了,不然站在一处,还真以为是一家子的呢。幸好宝兄弟到林妹妹那里去了,不然此时见了,不知道还会说出些什么出格的话来,做出些什么出格的事来呢。”

    贾母听了,心有所动,便对妙玉道:“妙玉师父,咱们这府里人多眼杂,你是修行之人,以后还是少在府里走动为好。栊翠庵是个好地方,很适合清修。只是也刚修建好,有什么缺的,有什么需要的,只管派人来跟二奶奶说。咱们府里想要什么,大约也都能有的。好了,你手下也要管十来个人,庵里事情也多,我这里就不留你了。你去吧。”

    妙玉明白贾母所虑之事,也不多说,站起身来,双手合十,行过礼,便出去了。

    林之孝的仍带了妙玉一行人出去。刚出了后院门,惜春赶了上来,道:“妙玉师父等等,我也想到园子里逛逛,顺便跟妙玉师父说说话。林大娘,你先回去吧。我陪妙玉师父回去。”

    林之孝的笑道:“那敢情好。四小姐平日里便喜欢说些佛理,如今可算是遇到了真佛。你们自己玩吧,我就先回去了。只是园子里还有些地方在整修,可不能靠近了,免得让人冲撞了。”

    旁边一个丫头道:“林大娘放心。园子里我哥哥在帮着管,不会让人冲撞着的。有我看着姑娘,也不会让她乱走的。”

    惜春对妙玉道:“这是我的丫头入画。”

    入画对妙玉蹲蹲身子,叫一声“妙玉师父”。

    ps:惜春与妙玉一见如故,她们的交情也便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以后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

    95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作者:兰歌95)正文,敬请欣赏!林之孝的走了。惜春便带了妙玉回到园中。

    yuedu_text_c();

    此时已见过了老太太和太太们,妙玉等人的心里便轻松了许多,见了园中景物,这才有了欣赏的心情。早先已粗略见识过,还未领略其中妙处,此时细细观赏,竟又发现诸多奇妙之处。由于有的房舍还有装裱之事,并不敢走近去看,也只远远地观赏罢了。

    到一处亭子坐了,妙玉见那亭上有一匾额,题着“沁芳”二字,知道是贾宝玉的手笔,却也道:“我看过来,怎么有的地方题了字,可有的地方却没字呢?”

    惜春道:“这是宝玉哥哥题的。还有的地方留着等大姐姐回来亲题呢。”

    妙玉便奇道:“你们家老爷怎么不题?倒把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题的刻上去,可不是有些不合府上的规矩吗?”

    惜春道:“你可不知道,大姐姐原来在府上的时候,宝玉哥哥是由她亲自教导的,一笔一画都是大姐姐教出来的。如今大姐姐作了贵妃,要回来省亲,这园子里的名字便都由宝玉哥哥来题,才显得大姐姐教有所成啊。其实,这些字号,有的是宝玉哥哥题的,还有一些是林姐姐替他想的。”

    妙玉便道:“你林姐姐很会文字吗?”

    “依我看,在这府里也只有林姐姐的诗文最好了。只是她人长得好,文字又好,心气高,脾气难免古怪些。”

    妙玉笑道:“她这样脾气,你宝玉哥哥还喜欢到她那里去?”

    “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们的事情,谁也说不得的。”

    “你们这样的人家,怎么还能这样不分彼此呢?”

    “也不过是老太太纵容的。我看这样子,老太太只怕是有心撮合他们两个呢。府里好多人也都议论这事。他们两个也不避嫌疑。因为府里来了宝姐姐,林姐姐便有些不放心,成日里找宝玉哥哥拌嘴。”

    两人说着话,王嬷嬷在旁道:“姑娘们可别在这里说话,日头上来了,中了暑可是不好。还是早些回屋去吧。”

    惜春道:“你那栊翠庵倒也真是个不错的地方。又清静,又雅致,我想到那里去,竟是不能够呢。”

    妙玉笑道:“若你喜欢,平日里无事。便可到我那里来坐坐,我给你沏茶喝。”

    凌霜在旁道:“四小姐,我们小姐的茶道工夫可是精道得很呢。等闲人是喝不到我们小姐的茶的。”

    惜春又惊又喜。道:“原来妙玉师父还有这等妙技,看来我还是有福之人,能得妙玉师父的垂青,赏得一杯茶喝。正好我出来这半日了,口渴得紧。不如这就到你那里去喝一口去。”

    妙玉却道:“四小姐到我那里去,自然是蓬荜生辉,荣幸之至。只是这天气炎热,到我那里去仅喝一口茶,回来可是日头毒得很呢,晒坏了我可当不起。再者我那里又偏僻。待会儿府里找人,一时找不见,可不是又是一场乱子?四小姐若是有心。改日再来吧。”

    惜春想想也是实情,也只得道:“那你可记好了,还欠我一杯茶呢。那就这样吧,我这也该回去了。”说完便带了两个丫头走了。

    凌霜见惜春走远,道:“这四小姐可真怪。小小年纪,却只喜欢跟我们一起玩。府里那么多的人。她却一个人在一旁不说话。”

    妙玉叹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情。在这府里,要想安心过日子,就得有自己的一套行事之道。四小姐虽然年纪还小,却也看清了她自己的位置。你看,我不过才见了老太太这一面,老太太对我便多了一些防备之心。老太太的心思我明白,不过是担心我的相貌会引了府里的公子哥儿们来缠扰,坏了他家的名声。所以呀,以后我会尽量不出门。你们也跟府里的人少结交才好。”

    几个人回到栊翠庵,清和等人忙接入。

    妙玉便吩咐道:“你们以后便只在庵中清修,我也一样。每日里的饮食自有厨房的大娘们送来。庵门每日里关着,除了送饭送物的,其余的一概不放入。若是府里的老太太和太太小姐们也便罢了,别的人要求见主持,你们也只说我生性不喜结交外人,由你们打发了便是。”

    清和和其余小尼姑也都恭恭敬敬地答应着,妙玉再教导了几句,便让她们自行去了。

    (三十)栊翠庵品茶赏珍盏林黛玉亲身拜旧故

    吃过晚饭,妙玉吩咐庵门落锁,自己只在屋内看书写字。

    忽听得门外有人敲门,妙玉便让王嬷嬷出去看看。不一会便听见王嬷嬷领了人进来。

    妙玉心里正奇怪,王嬷嬷老成,不应该随便放人进来的,就听见王嬷嬷在院内叫道:“四小姐来了。”

    妙玉忙带了凌霜刚要迎出去,就见了贾惜春带了两个小丫头摇摇摆摆地进来了。

    两人厮见过,妙玉道:“这个时候,你还到处乱走,也不怕你们府里找人?”

    贾惜春笑道:“你这里也奇怪,大白天的,天还早呢,你就把门锁了。是不是存心不想让我们来?”

    yuedu_text_c();

    “四小姐来我们这里,那是大驾光临,蓬荜生辉,我哪里敢不让四小姐来呢?只是四小姐也是明白人,我们这里本是清修之地,在你们这繁华奢糜之地,不能不小心谨慎一些。”

    贾惜春笑道:“我知道。我早上听见老太太说的话了。我也知道,你这样不过就是要躲开我们府里的那些是非罢了。不过,我到你这里来,也不过是要讨一杯茶喝而已,也不会扯了你惹是非。”

    妙玉便道:“四小姐说哪里话。你也不过是一个弱质闺秀,大家同是女儿身,我倒不怕你来。我初来乍到,也没一个可说话的人,你来得正好。”

    入画道:“我们小姐自上午跟妙玉师父分手,回去便念叨着要来喝茶。这才陪老太太吃过晚饭,还没等地上热气消呢,就忙忙地过来了。”

    惜春也道:“我看这府里的人也都无趣,想着你说过要请我喝茶的,想来你这里应是有好茶,便过来了。”

    说着话,凌霜和缨儿已经把小茶炉及茶具等准备好拿过来了。

    妙玉道:“凌霜,你把那点犀盂拿出来,给四小姐用。我仍用我的绿玉斗。”

    凌霜依言拿过来。

    妙玉将茶具洗过,再将茶叶泡好,给两个杯子斟上茶。

    碧绿的茶水在翠绿的玉斗中,相互映衬,十分好看。

    妙玉将那点犀盂奉与惜春,惜春接过来,先闻了闻茶香,然后小口品尝,赞道:“果然是好茶。清香满颊,余味无穷。”又细细地看那手中的杯子,道:“这茶杯也别致,亏你竟能找得出这么好的东西来斟茶。色、香、味俱全,喝这样的茶,真是平生一大快事。只可惜我这件虽然已是很好,却也比不上你那件。”

    妙玉微笑道:“还请四小姐恕我无礼。这绿玉斗是我平日里自己喝的,只怕拿给四小姐用不敬,才巴巴地另用了这点犀盂。”

    惜春笑道:“那也罢了。我只当你舍不得那样好东西给别人用呢。”

    凌霜在旁道:“四小姐可把我们小姐说差了。我们小姐从前的家世也是很好的。我们老爷几乎把所有的宝贝都给了我们小姐了。这种茶杯,我们小姐还有好几个呢,都是世上难寻的。这点犀盂也是小姐很喜欢的。”

    惜春道:“看妙玉姐姐的风度气质,我就知道妙玉姐姐的出身定然不凡,只是不知道究竟是怎么样的,不好冒昧问。如今提起来,妙玉姐姐能否说说,你这样出色的人品,却为何要出家呀?同为千金贵体,放着好好的福不享,为何遁入空门?”

    这话碰到了妙玉的痛处,她噎了一下,一时并没说出话来。

    凌霜看了看妙玉,也不敢再说话。

    惜春看妙玉沉吟不说话,忙笑道:“是我冒失了。妙玉姐姐不愿说就算了,当我没问。”

    妙玉定了定神,才道:“也没什么,说说也无妨。我的出身也没什么好瞒的,若让别人胡乱猜测,倒不好了。可能你们大致也知道,我爹爹也是苏州的一个小官吏,祖上也在朝中做过大官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家虽说败落了,但祖业倒还丰厚,我爹也能常常收集一些古董宝贝玩玩。我父亲知道我喜欢茶道,所以我这几个茶杯也是他替我收集的,都是世上难得的珍品。至于为什么出家,其实缘由说来更简单,我从小体弱多病,有师父说需得出家才能免。可我父母舍不得,买了几个替身替我出了家,可不中用,最终仍得我亲自出了家才好了。师父们也只让我带发修行,并不落发。”

    惜春年纪尚小,阅历也浅,这些说辞对她来说也足够了,便笑道:“幸得没落发。妙玉姐姐这样美丽出众的人物若是头上光秃秃的,岂不难看?这样一头乌黑的头发若是剪掉了,岂不是罪过?”然而心中仍有疑问:“你这样雪为肌肤,花为容貌的人怎么能离乡背井,吃这样的苦呢?听说姑苏也是个好地方,风景可比我们这里强多了,你干嘛还往这里来呢?”

    ps:妙玉见过了贾母,但贾母却担心她的容貌会引来自己的子孙的觊觎,坏了自家的名声.以后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96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作者:兰歌96)正文,敬请欣赏!妙玉道:“只不过是我师父要来这里,说要来看看京城牟尼院的贝叶真经,便还了我来。我想着反正父母也不在了,留下家乡也无益,便前来京城瞻仰瞻仰。谁知师父也圆寂了。机缘巧合,便到了你们这里。”

    惜春笑道:“看来我们也都是有缘人呢。天南地北的,千里迢迢,竟也能聚在一处。哦,对了,林姐姐也是姑苏人,你们也该见一见的。”

    妙玉顿一下,忽地想起林黛玉见自己时,自己还没出家,若是以后说起来穿帮了,可是不好,便笑道:“当初我和你林姐姐可是见过的,那时她还小,我们也就见过一面,倒也还投缘。那时我年纪也小,师父还没给我入佛籍,还没取法号呢。”

    惜春又惊又笑,道:“原来你们两个早见过了。我就说呢,你们都是那样绝色的人品,都是姑苏女子,怎么能不见呢?哎呀,你到了我们这里来,林姐姐知道不知道?她来看你没有?”

    凌霜在旁道:“四小姐,我们这几个昨天才来这里,除了今天上午见了府里的老太太和太太奶奶,就再没出过门,哪里能见别的人呢。若不是您能来这里,只怕府里也没人会来这里了。林小姐自然也不会知道我们小姐到这里来的事情了。”

    “哦,是这样啊。”惜春想了想,道:“等我见着林姐姐就告诉她一声,说姐姐来了。她听说了,不定会多高兴呢。其实我知道,她在我们府里过得也并不自在。虽然有老太太宠着,可她自己心里总觉得在别人家里,除了跟宝玉哥哥说说话,闹闹小性子,对别人也不能随便多说话。也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倒是三姐姐,虽然是庶出的,却豪爽洒脱多了。就因为这样,林姐姐自己放不开心胸,*生闷气,才常常生病。我看她的病根就在这里。妙玉姐姐来了,好歹是故人,是从家乡来的姐妹,大约她也还能放得开,往后常跟你聊聊天。说说话呢。加之妙玉姐姐佛理精深,也能开导开导林姐姐,只怕她的病也就好了。”

    妙玉忙道:“我和你林姐姐认得的事。望四小姐不要跟别的人说,本来也没什么,但传到别人耳朵里,指不定就会说出什么来。大约老太太和太太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