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桃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钢铁大亨 >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37部分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37部分(1/2)

    是说你比别人做得更快、更好就足够的。当然,很多人都不愿意,或者说都不希望是他去得罪潘石贵这样的人。不过,要是大家都如此,杂草、恶草只会长得越来越欢,最终其他草木的生长空间也就都给挤占得!”

    褚宜良深有所感的吸了一口烟,说道:“沈书记的意思,我都能知道,只是之前没有沈书记你想得这么透……”

    沈淮点点头,他担心褚宜良表面上顺从他的安排,但内心不愿意得罪潘石贵这样的人,对他的安排会有不满;有些话还是要跟他说透。

    抽过烟,沈淮就陪褚宜良到何清社的办公室;他要统辖救灾的全局,织染厂关停的事只能交给何清社、郭全具体负责。

    看到潘石贵坐在何清社的办公室里,沈淮依旧不忘要教训他一下:“为富不能不仁,为富不能让乡里乡亲指着脊梁骨骂——镇上关停织染厂,褚总不但愿意配合接受工人,还要额外捐出十万元给镇上救灾。潘厂长,你什么时候能有褚总对梅溪镇的这份心意,你做什么事,我跟镇上的其他干部都会支持你。”

    潘石贵也知道就算他把当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堂哥潘石华搬出来,也压不住这条能叫市长高天河低头的混江龙,他坐在何清社的办公室里,也不敢再说什么挑衅的话,脸色很难看的点头称是,算是默认织染厂关停的事实。

    潘石贵在沈淮面前态度老实起来,不过看褚宜良的眼神还是不怀善意。

    褚宜良一般情况下都是八面玲珑,圆滑的处理各种关系,但事情临到头上,倒也是不怕。

    沈淮倒也不担心褚宜良会临阵退缩,褚宜良要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哪里能挣下并守住这份身家?

    沈淮把褚宜良交给何清社,让他们一起讨论关停织染厂,安置工人的事情,他带着黄新良、褚强去看望安置到镇小的受灾群众,又到卫生院看望受伤的人员。

    在卫生院看到寇老头,沈淮走过去打招呼。

    走到近处,沈淮刚要问寇萱的情况怎么样,寇老爹扑通就在跟前跪下来。

    沈淮吓了一跳,忙将寇老爹搀起来。

    寇老头眼泪纵横:“要不是沈书记,我死了怎么去面对小婧她爹啊!”

    问过旁人才知道寇家那栋土屋西头,也就是寇萱睡的那间房,整个垮塌下来,床板都给横梁打成两截,寇老爹跑回去看过房子,这时候回想起来,心里都直打颤的后怕不已。

    沈淮又问过救灾款的发放情况。

    塌房家庭一户补助五百元,虽然远远不能帮助受灾家庭重建家园,但也能帮助他们勉强应付眼前的难关。

    寇老头有一房亲戚,住在花溪村。

    农村群众很讲究,不作兴留在医院过年,寇老头下午要带着孙女寇萱临时住过去。那个倔强的女孩子,似乎还念着沈淮昨天将她蛮横抱起来的事,看到沈淮走进病房,脸有些红,眼睛转过去也不看他。

    沈淮找到负责分管民政科的副镇长,要他下午给寇老头、寇萱安排好车送他们住到亲戚家去。

    黄昏时,天收了晴。

    虽说整个东华市的抗雪救灾工作还是持续下去,不过梅溪镇最艰难的时期算是过去了。镇上、村里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也尽可能鼓励受灾群众投亲靠友,临了还是三十来户受灾人家没地方安排,都临时安置镇中心小学里,也收集了上百条草褥子、被褥子送了过去。

    沈淮也是到天黑时,才抽出空来看酒店发烧挂水的小黎。

    小黎挂过水,就退了热,裹着被子躺床上,跟孙亚琳、陈丹在那里看电视;电视里在播报各县抗雪救灾的新闻。

    今天市县电视台的新闻,都没有梅溪镇的画面,叫镇上干部相当不满;沈淮则不以为然。

    市县统一的防灾求灾部署通知,也是昨天一直都拖到夜里八点过后才下达到各乡镇;可以说事先对雪灾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跟警惕。

    电视台以及市县宣传部门,不可能为了表扬梅溪镇的防灾工作做得好,而把市委两级zhèngfu推到极被动的地位上去。

    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

    沈淮宁可这次给忽视掉,也不会傻乎乎的去争什么救灾防灾先进。

    虽然镇上党员干部的士气,有可能会因此受到些打击,甚至会为他打抱不平,但也从侧面说明他在梅溪镇干部群众中间已经得到认同。

    沈淮知道自己才刚刚担任镇党委书记,需要一段时间来巩固根脚,没有必要太急着往上爬。梅溪镇干部群众对他的认同,才更有利于他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yuedu_text_c();

    谭启平到东华市担任市委书记都快三个月了,都不能强令市钢厂降低天衡大厦的售价转让给业信银行;而他担任党委书记不到十天,声望就达到全面掌握梅溪镇大局的高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沈淮看小黎没有什么大碍,也就放下心来,他也极累,整个人四脚八叉的躺另一张床上就一动都不想动。

    “上午大雪封路,杨海鹏跟周明他们,把车放在酒店里,人走回市区了。”陈丹本来依躺着看电视,沈淮凑过来就躺下,她不好意思的坐直身子,把杨海鹏、周明陪苏恺闻他们上午步行回市区的事情说给他听。

    “哦,”沈淮应了一声,说道,“海鹏到市区后打过电话给我了。这场雪灾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各村救灾都来不及,哪里顾得上照应他们?”

    镇上一直到下午,才把下梅公路上的积雪彻底的清除干净,不过杨海鹏、周明他们陪苏恺闻步行回市里,也没有多远,从渚溪酒店到梅溪大桥,也就两公里多点——这点路累不着他们,沈淮也是累得够呛,没心思再打电话挨个问平安。

    沈淮不仅没心思去想苏恺闻、谭晶晶,也不再去担心谭启平对他会有什么态度上的转变,眼下把梅溪镇的事情做好,就比什么都重要。

    沈淮掏出手机来,让陈丹帮他充一下电,又伸了伸脚,希望孙亚琳能自觉跟小黎坐一床去,方便他抽空子小补一觉,却见孙亚琳没事一直盯着他的脸看。

    “我脸上没什么吧?”沈淮伸手抹着脸,没感觉脸上有异物。

    “没想到你做官还真狗模狗样的,”孙亚琳说道,“今天街上,倒是有很多人瞎了眼在夸你部署得早,部署得好……”

    “你这夸人的话听着还真别扭。”沈淮无奈的回应道。

    听着小黎在另一张床上笑出声,沈淮拿了只枕头扔过去,说道:“叫你小心不要把自己冻着了,怎么早上就感冒了?”

    “你脱衣服给我穿晚了。”小黎吐了吐舌头说道。

    “合辄又是我的不对……”沈淮看看手边就剩一只枕头,想想没舍得扔出去,垫脖子下睡下来,伸脚直接抻在在孙亚琳的屁股上,把她踢下床去,暗道:这女人要不是喜欢女人,这屁股上的肉、弹性真足。

    沈淮拉起被子就睡,不理会孙亚琳对他呲牙咧嘴,一会儿就打起鼾来;孙亚琳将枕头砸他脸上都没有感觉。

    “对了,沈淮以前在法国时,做事真的很浑蛋吗?”小黎见沈淮眨眼就睡熟过去,又接着沈淮过来之前的话题聊起来。

    “冲到学校里,强迫别人‘耍朋友’的事,他也做过,你说他浑蛋不?”孙亚琳都不知道要跟小黎怎么形容“沈淮”的坏,想着小黎一定对被强迫“耍朋友”这事恨之入骨。

    “不会啊,我想别人也一定会乐意跟他处朋友吧。”小黎天真无邪的说道。

    孙亚琳没辙了,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存有好感时,会觉得他的所有行为都能理解;她想她再说下去,小黎只怕会认为她故意编排沈淮的坏话了。

    孙亚琳将枕头捡起来,垂头丧气的就坐在地毯上,又探过头看了看沈淮陷入熟睡的那张脸。

    孙亚琳不得不说,沈淮不再像在法国时那副羸弱苍白跟双眼无神的样子,瘦陷下去的脸颊变得丰满些,肤色也变得健康,更加难得的是眼睛里充满着神采,显得专注而精力充沛,发现他真的还挺好看,竟然变成一张能讨女孩子喜欢的脸蛋。

    孙亚琳只觉得自己是越来越看不懂沈淮了,躺在床上的这个人,怎么可能还是三年前那个浑蛋?

    业信银行年前在东华的工作,赶在昨天之前就告一段落,张力升跟其他外调员工,差不多都返回省城跟家人团聚去了。由于苏菲娅因为临时有事回了法国,孙亚琳也就只能困守在东华过春节。

    孙亚琳今天也给大雪困在梅溪镇整整一天,在酒店房间里无聊,也就下楼来力所能及的做些志愿工作。

    她没想到沈淮把梅溪钢铁厂管理得这么出色,在梅溪镇的干部群众还有这么高的声望。今天她遇到的人,几乎都在感慨庆幸梅溪镇能有沈淮当书记,庆幸沈淮能及时果断的提前部署防灾工作。要是拖到等县里下发通知再准备,梅溪镇的受灾情况一定会现在要严重得多。

    孙亚琳情不自禁的会想,国内环境三年时间真的能让人发生这么大变化吗?

    第一百二十三章 建筑承包商

    手机响起来,沈淮陡然从梦里惊醒,梦里那个面容清丽而痛苦的女孩子倏然消失,梦里的感觉是那么的真实。

    越是真实感强烈的梦,越是容易遗忘;沈淮惊坐起来,见陈丹、小黎、孙亚琳都讶异的看着他,给她们讶异的神色一打岔,就忘了到底做什么了梦。

    “怎么了?都看着我。”沈淮摸了摸脸。

    “你说梦话一直喊‘小棠’、‘小棠’的……”陈丹说道。

    yuedu_text_c();

    “没想到你也真的会良心不安……”孙亚琳站起来,感慨的说了一声。出乎意料的,她没有再拿话刺沈淮,而是默默的拿起她的手机回自己房间去了,似乎不想跟沈淮一起去面对那个回忆。

    沈淮咽喉干涩,他没有办法跟陈丹解释“小棠”,陈丹也没有追问的意思,帮沈淮把正充着电的手机拿过来,是杨海鹏的电话。

    借着接杨海鹏的电话,沈淮心虚的避过陈丹那清澈的,没有一丝污染的眼睛。

    “听说镇上在组织捐款,我听说禇宜良捐了十万;鹏海贸易不好跟他比,捐个六万,你不会觉得我给你丢脸吧?”杨海鹏在电话那头笑问道。

    “捐多捐少都是一个心意,我代表镇上感谢鹏海贸易;当然,私下里我是也谢谢你……”沈淮笑道。

    鹏海贸易也是刚刚起步,赚钱也就这两个多月的事情,杨海鹏捐出六万来,也是支持他的工作。

    又胡扯了几句才挂了电话,陈丹坐过来说道:“酒店我接手运营有两个月,核了一下,大概能赚了六万元;我明儿也都捐到镇上去。”

    “……”沈淮抓住陈丹的手放膝盖上;陈丹在小黎面前不好意思跟沈淮太亲热,又抽回手去。

    沈淮抱头靠在床边,说道:“我倒不是替你心疼这几万块钱,你承包酒店才两个月,突然捐出六万元出去,也许大多数人会觉得你心地善良,但也会有不少人会猜疑你这两个月是不是已经赚了十二万、二十万,甚至更多的钱……”

    “那我……”陈丹又不是对这个社会一无所知,知道沈淮所说是事实: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你自认为清白,别人就会认为你清白的。她要真把这么钱捐出来,怕是对沈淮也很不利。

    “你就捐三五千块钱,不要多,”沈淮说道,“救灾是讲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过最大的责任还是要zhèngfu承担起来。你的心意,我帮你去完成,还不行?”

    陈丹无奈的笑了笑,说道:“听你的。”

    “鹤塘镇的灾情比较严重,你家里有没有受影响?”沈淮问道。

    “陈桐昨天下午回了一趟鹤塘,今上午又回了一趟,我家里没怎么受影响。”陈丹说道,“对了,明天酒店就暂停营业,我妈要我带着小黎回鹤塘过年。你怎么办?”

    “没事,孤单又不会死人。”沈淮说道。

    “少装可怜,”陈丹笑了起来,温柔的摸了一下沈淮的脸颊,又说道,“要不我们还是留下来?”

    “你们回去过年吧,我真没事。本来以为春节能歇两天,你说这样子我能歇下来吗?”沈淮说道,“你要留下来,我也没有时间陪你……”

    陈丹她爸以前是机修厂的工人,工厂出了事故,双腿就没能再站起来。

    漂亮女人是非多;陈丹接手经营酒店,本想将她爸妈都接过来,只是她爸妈说不想到梅溪镇给别人指指戳戳,倔着不肯过来。

    这也是陈丹的一桩伤心事。

    九三年,大家都还没有在酒店里吃年夜饭的习惯。从大年三十到年初五,酒店的生意也会格外的冷清,梅溪镇过年大小酒店基本上都不会营业。由于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要求年假,渚溪酒店第一年也就只能屈从于传统;孙亚琳到明天也要临时住到市里去。

    沈淮也不管他才睡下一个小时,给电话闹醒,就不再多睡,洗了把脸就又往镇zhèngfu里跑。

    李锋不在zhèngfu,只有何清社人在。

    沈淮先找何清社问织染厂关停的事。现在灾情还没有完全过去,但他与何清社还有李锋,三个人只要保证有一人在zhèngfu大院坐镇就好,没必要都牵在zhèngfu大院里。

    “给沈书记你臭骂了一顿,潘石贵倒是老实下来了,这是他提的条件……”何清社把下午跟潘石贵谈的一些情况,拿给沈淮看。

    “好吧,只要他能配合镇上关停织染厂,转移工人,镇上就照这个条件补偿他,”沈淮说道,“他要是能照章经营,不偷税漏税,不乱排污,镇上也欢迎他以后在梅溪镇建厂。那关停织染厂的事,就交给郭全去负责……”

    何清社点点头,之前怕郭全镇不住场面,他才出面。如今潘石贵愿意配合,褚宜良那边也积极配合接受工人,交给郭全负责这件事就没有什么问题。

    拖到九点钟,李锋才从外面赶回来,看到沈淮跟何清社坐在会议室里抽烟,摸过来,说道:“包工头找到两家,一是秦家坝杨桂荣,一是镇上的白江。我刚陪他们都去织染厂的车间看过,他们会赶在年前开出报价来;也同意签了合同,争取在年初五之前就动同……”

    这年头乡镇不讲究什么招投标,通常就是找镇上几个包工头报个价,镇领导之间商议一下就拍板做决定。除非是一定要有资质要求的大工程,程序才会看上去严格些。不过大型工程的决定权,通常不会在镇上。

    “对了,那个之前承包建筑站的那个谁?”沈淮一时想不起人名来。

    yuedu_text_c();

    “沈书记是说朱立朱胖子?”

    “对,就是朱立,文化站大楼是他建的吧?”沈淮疑惑的问,他不知道朱立的绰立,他到梅溪镇来,就没有跟朱立打过交通,“文化站大楼里里外外的质量都不错,怎么这回没想到要找他?”

    陈丹接手经营渚溪酒店时虽然没有大修,也是做了些小处调整。沈淮就有机会看到墙面之下的用材。即使拿专业眼光来看,文化站大楼的活做得很漂亮,没有偷工减料。

    这点在东华很是难得。

    文化站的外观设计以及内部布局,也完全没有乡土气息,即使放大城市里,也不会显得小家子气。

    沈淮对文化站大楼的形象很好,不过一直都没有机会跟当时的工程承包商朱立有接触,只知道这个朱立也是梅溪人,心想这边改造临时的过渡房,李锋应该会把朱立列入可选择的名单里,倒没想到李锋就提了一个杨桂荣、一个白江,没有提朱立。

    沈淮心里想:难道李锋跟朱立以往有什么怨结下来了?

    情况倒没有沈淮想的那么复杂,李锋苦笑道:“我给朱立打电话了,他把我臭骂了一顿,就把电话给挂了,应该是没有意思要接这个工程……”

    “怎么回事?”沈淮问道。就算朱立手里的工程接不完,空不出人手来,对镇上也不应该是这个态度。

    “文化站大楼还拖欠他垫款一百多万呢,朱立发誓不再接梅溪镇的活。”何清社尴尬的说道。

    “还欠着?”沈淮讶异的问,文化站大楼建成都多少年的事了,没想到这背后还纠缠着工程欠款的问题。

    “嗯,”何清社点点头,把镇建筑站的前因后果都说给沈淮听,

    “早前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