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桃桃小说 > 其他小说 > 官路逍遥 > 官路逍遥-第10部分

官路逍遥-第10部分(1/2)

    么招呼,这会打电话,肯定是有事。

    “成升,在哪儿呢,我请你喝酒!”王三奎哈哈一笑,“不过酒可不是白喝的,有事想找你帮忙。”

    “嗐,就知道你没那么管用,一顿酒都喝不起。”鲁成升笑着说,“算了,我就不让你出血了,说吧,什么事。”

    “哈哈,说笑呢,喝酒什么时候不可以?你天天来我大陡岭村都行!听说你跟潘宝山比较熟,想让你中间牵个线,请他喝一顿。”王三奎说,“我感觉那家伙不是个凡人,挺有能耐的,瞧昨天下午把我唬得傻了吧唧的那样,回头想想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跟潘乡长熟?”鲁成升一顿肩膀,“谁说的?”

    “谁说的你就别管了,就说帮不帮这个忙吧。”王三奎说,“成升,你是个够意思的人,这事可别不够意思!”

    “行,怎么说你也开了回口,找个时间我跟潘乡长说说,不过他答应不答应我可就没法保证了。”

    “你多说说好话,真心十点就行。”

    “我会尽力的,你等消息就是。”鲁成升挂了电话,笑呵呵地对潘宝山说道:“潘乡长,你昨天下午把王三奎给吓着了,他刚才打电话让我中间牵线,要好好宴请你一下。潘乡长,看看什么时候能赏个光?”

    “王三奎?”潘宝山稍加思索,“大陡岭村的支书吧,他请我喝酒?”

    “是,那家伙说你厉害,非要跟你套近乎。”鲁成升说,“少见,很少见,那家伙粗鲁的要命,比我不规矩多了,一般人他都不放眼里,在夹林乡也就两个人,一个是党委书记黄开建,一个是派出所长李大炮。”

    “这么说还真是怪了,昨天下午我也没怎么地啊。”潘宝山说,“他就服了软?”

    “那是因为除了黄书记和李所长,还从没有人当众喝斥他。”鲁成升似乎也感到有点意外,“那家伙肯定是被你一下给镇住了,心怵。”

    潘宝山想想这样的人也不错,某些方面用起来绝对趁手,干脆就着这个机会把他弄过来,看看能不能收编,正好也算是给鲁成升一个面子,一举两得。

    “鲁书记,要不这样,你现在把王三奎喊过来?”潘宝山说,“他也托你办了回事,你弄个立竿见影给他看看。”

    “好!”鲁成升一拍桌子拿起手机,“三奎,赶紧的,来富贵酒楼,我正跟潘乡长在一起呢!”

    不到二十分钟,王三奎风风火火地赶到,一进门就张口气喘地说道:“摩托车差点给我骑着火了!”说完,把手上两瓶酒朝桌子上一放,“潘乡长,家里藏了两瓶好酒,专门带给你尝尝!”

    五粮液。

    “三奎,哪来的?”鲁成升开了个玩笑,“不会是假的吧。”

    “怎么会,要是假酒我回去两脚就把送礼的蛋给踢碎!”王三奎很生气,“绝对假不了!”

    “别那么较真,不是假的就行,否则潘乡长可不高兴,大老远赶过来带两瓶假酒,像什么话。”鲁成升笑着说,“怕就怕两瓶不够。”

    “没了,就两瓶。”王三奎有点不好意思,“潘乡长,我喝别的酒。”

    “嗳,王书记你这就不对了,大家在一起就是高兴痛快,否则坐这儿干什么?”潘宝山说,“有酒一起喝有肉大家吃,多少无所谓,关键是放开怀就行,别掖着揣着,那没意思。”

    “好,说得真好!”王三奎点了几下头,“没想到潘乡长也是爽快人!”

    “我们农经站王站长也是。”潘宝山指了指老王,“别看他年纪大了点,但心还很年轻,活力够强!”

    王三奎和老王认识,听说他成了站长,忙问是什么时候的事。

    老王呵呵一笑,看了看潘宝山,“这事是潘乡长张罗的,昨天刚宣布。”

    “哎呀,那你可得好好敬潘乡长喝两杯!”王三奎说,“要不挨到你退休,你也只能是个老兵蛋子。”

    “那是,大恩不言谢,这岂能是两杯酒就能表示的。”老王说,“慢慢来,以后慢慢回报。”

    “你俩就别磨牙了,三奎,赶紧开酒,这菜都上来了。”鲁成升催促说,“潘乡长下午还有事呢,早喝早结束,让潘乡长休息一会。”

    酒喝得快,四个人,共同喝了两杯后,两两捉对,很快一瓶就见了底。

    yuedu_text_c();

    “幸亏是小酒盅啊,要是大杯子,这两瓶酒可成不了几个回合。”鲁成升笑说,“不过喝好酒就得用小杯子,才能品出味来。”

    “哈哈,你粗人一个,能品什么。”王三奎一个讥笑,“别让潘乡长笑话了。”

    “你王三奎还好意思说我粗?”鲁成升拿起香烟散了一圈,“你也就搁这儿说说,出来还不笑掉别人大牙。”

    “你别老是说笑,今天跟潘乡长喝酒得严肃点,谈正事。”王三奎说,“我们村地膜花生种植我保证百分百推广,你呢,怎么就保证个百分之九十?”

    “我这不是还有别的任务嘛。”鲁成升看了看潘宝山,“是吧潘乡长?”

    “什么任务?”王三奎问。

    “日光温室设施蔬菜种植,怎么样,听名字就很洋气吧。潘乡长给指定了发展方向,搞规模蔬菜种植。”说到这里,鲁成升突然一皱眉,伸着脑袋问道潘宝山,“潘乡长,搞日光温室大棚有没有补贴?”

    “没有,肯定没有。”潘宝山回答得很干脆,“别看有的项目补贴钱也不多,可如果项目多了,加起来就不是个小数目,乡里哪能承受?春花生地膜种植的补贴,是我主张申请的,黄书记和梁乡长给面子,批了下来,别的就不行了,得有个眼力,要不领导会说做事没个数。”

    “潘乡长你说的是。”鲁成升应声说,“是不能事事都开口要补贴。”

    “就是嘛,现在讲的就是没钱干有钱的活,否则干部的领导能力怎么体现?”潘宝山说,“要是动不动就要补贴支持,那谁不能当干部?当了干部又怎么能让群众信服?”

    王三奎听了这话连连点头,忍不住感叹:“潘乡长讲话就是有水平,不管啥事说出来好听呐,同样是没钱支持,却还能让大家鼓着劲去干,这就是领导的能耐!”

    “王书记你就别吹捧了,我说的可都是实在话,领导一级压一级,都这么讲。”潘宝山笑笑说,“再跟你讲句真心话,听说王书记你挺强横,一般六亲不认,不过要知道,马横损力,人横损财,往后得注意点脾性,碰上事情要学会冷静忍让,小不然的就别当回事,怎么说也是个村支书,省下劲来为村里干点事多好。”

    “潘乡长你说的是,我这暴莽的脾气是得改改,找过算命大师都这么指点。”王三奎抓了抓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潘乡长,现在我是沉下心来了,真的想做点事,你看,咱大陡岭村是不是也搞个规模蔬菜项目?”

    正文 第三十一章 记者来访

    〃》

    王三奎主动提出也要上设施大棚蔬菜项目,潘宝山听了心里直乐,这是好事,说明他有股干劲,能好好利用起来。//

    “王书记,你的态度很好,能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很可贵!”潘宝山用赞赏的眼光看着王三奎,“不过可不要三分钟热度,待会离开酒桌就什么都忘了。”

    王三奎受到夸奖有点坐不住,歪了歪屁股抬手猛捶胸脯,“潘乡长你还不了解我,只是说过干的事,我从来不半途撂下。现在我就敢说,只要你帮忙在咱大陡岭村上大棚蔬菜项目,肯定不会输给它斜沟村!”

    “吹你个大牛逼!”鲁成升歪了歪身子,很不屑一顾,“你大陡岭村那条件,能跟我斜沟村比?怎么说斜沟村也是乡政府驻地,起码交通比你那儿发达吧,人气比你那儿旺吧?”

    “嘁,不跟你讲那些。”王三奎一撇嘴,“咱就讲干劲,咋样,你敢比干劲?”

    “好了好了,有劲不使嘴上。”潘宝山压压手,“我有安排,斜沟村上了设施大棚蔬菜项目,大陡岭村肯定就不会再上了,乡里其他村也不上。要争取每个村有每个村的拳头产品,一村一个样,不重茬,否则钱赚得不会厚实。”

    “那咱们大陡岭村搞什么?”王三奎急切地问。

    “这个还不好说,等明天我去看看情况,摸摸底再定。”潘宝山看了看鲁成升,“鲁书记这边的斜沟村搞蔬菜种植,也是上午在村里转了一圈后刚刚定的。”

    “那行,明天上午就请潘乡长到咱们大陡岭村去考察一下!”王三奎比较容易激动,“潘乡长我告诉你,咱大陡岭村地多了,虽然不太平整,多是丘陵地,可面积大呢,腾地方特容易!”

    “行了三奎,等明天潘乡长具体看看再说,只是你一个劲说好有屁用!”鲁成升端起酒杯,“我帮你牵了 个好线,你也不感谢下敬杯酒。”

    “嘿嘿,敬,当然要敬。”王三奎笑着端起酒杯,“成升,这回真是亏了你!”

    鲁成升喝完酒一抹嘴,“三奎,你咋知道我跟潘乡长不错?”

    “我咋知道的?”王三奎放下酒杯一歪嘴,“那可不能告诉你,机密。”

    “狗屎吧。”鲁成升嘴歪得更厉害,“不就是范少华那小子嘛,贼头鼠脑鬼精的一个。”

    王三奎笑笑不说话,算是默认。

    yuedu_text_c();

    “你们两人的官司私下里慢慢打,现在只是喝酒,下午潘乡长还有事。”老王道,“能早点结束最好,赶回去还要休息会。”

    老王的催促很管用,很快就结束了酒席。潘宝山走之前认真交待鲁成升,从现在开始就着手设施温室蔬菜项目的事,前期准备如需要乡里配合,就找老王协商。

    鲁成升立刻拍起胸脯,说这次保证百分百,肯定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潘宝山对鲁成升的表现很满意,再加上酒足饭饱,乐滋滋地和老王回乡里去歇息。

    “宝山,鲁成升和王三奎看来很听话。”老王打着酒嗝讨好似地对潘宝山说,“没想到你还真行,以前没看出来还有这能耐,不但抓工作有一套,抓人际关系也很上路。”

    “上什么路?”

    “拉人啊。”老王抹了下嘴角的油迹,“在夹林乡,只要能搞定七八个村,啥事开展起来都好办。”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基础当然很重要,不过更重要的是上层关系。”潘宝山小有惆怅,“这方面我实在是欠缺的厉害,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那只有靠钻营了。”老王慨叹起来,“只要有机会,得放下身架献媚博取领导欢心,逮准了一下就能挂上系子。”

    “说是那么说,但做起来难度可不小,领导不是傻子,看得清楚呢,对那些阿谀逢迎的下属,一般不会怎么器重。”

    “宝山,这你就错喽。”老王立刻甩出一番教诲的口气,“领导也是人,是人就有私心,谁不想扶植自己的心腹?再想想看,官位再高,总有退下来的时候吧,如果不让自己人到关键位子上,各种待遇和便利还怎么保持?”

    “还真是那么个理。”潘宝山点点头,“老王,以后是得多注意点,见到缝隙就插针,插多了就成粗橛子,没准还真能挂上系子。”

    “就是嘛。”老王龇着牙笑了,“宝山,关键你还有个优势,能真抓实干,能让领导欢心!”

    “得了,你可别吹捧我,要不弄得我飘飘然起来可是会坏大事。”

    “我说的可都是实话。”

    “好,实话好。”潘宝山挺了挺腰杆,“好也先不说了,赶紧回宿舍歇歇,下午我得好好盘算下斜沟村设施大棚蔬菜项目的事,时间不能耽搁,得上上紧。”

    回到宿舍,潘宝山睡不着,现在大力推行自己的执政思路,有点踌躇满志,难免激动。

    睡不着只好闭目养神,挨到上班时间便去了办公室,对斜沟村设施大棚蔬菜项目的推行步骤进行具体筹划。从前期安排到生产培护,再到以后的销售出路,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脱节,这需要一个完善的统筹,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一旦出现差池,新官上任后的几把火就会烧不旺,而且对老百姓也不负责任,会被戳脊梁骨。

    坐下来没过多会,黄开建打电话过来,说他正在县城的家里赶不回乡里,正好也躲一躲,因为市报有个记者在党办采访,现在周国防招架不住,让他赶紧过去看看。

    “黄书记,记者来采访乡里什么亮点,周主任还顶不住?”潘宝山笑问。

    “啥亮点,来捣乱呢!”黄开建很恼火,“不就丢了两台电脑嘛,也没啥机密泄露,就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屁事还下来采访,真是他妈的吃饱了撑得没事干,毛病!”

    潘宝山一听皱起了眉头,这事的确有点小题大做,转念一想,情况好像还不简单,“黄书记,依我看这还不能不当回事,要慎重对待,背后怕是有故事。”

    “有故事?”

    “对!”潘宝山说得很认真,“黄书记你想,这么点事,市报记者怎么会知道,而且还如此重视?我看八成是有人故意捅娄子!”

    “哎呀,还真是!”黄开建恍然大悟,“梁狗日的,肯定是梁狗日的背后瞎捣鼓!他让记者来曝光乡党办被盗,不就是说乡里治安不好么,治安不好,就会影响我黄开建的政绩!梁狗日他妈了个比养的,竟然做这损事!”

    “黄书记你先别动气,我去看看情况,有什么事及时向你汇报!”潘宝山说着抬起屁股,去了党办。

    一进门,潘宝山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心里立刻有了底,年轻人好说话。

    周国防看潘宝山进来,马上对那小伙子介绍,“汪记者,潘宝山潘乡长来了,有些事你问他吧。”

    姓汪的记者很规矩,周国防介绍过后,放下手里的茶杯起身拿出记者证,“潘乡长你好,我是松阳日报新闻热线部记者汪凡。”

    “喔,汪记者你好,请坐请坐!”潘宝山热情地招呼了一声,扭头对周国防说,“周主任,你看是不是到会议室去更好一些?”

    yuedu_text_c();

    “好好好,去会议室!”周国防小鸡啄米似地点着头,拿起钥匙快步走出去,“我先去开门。”

    潘宝山和汪凡在后面慢悠悠地走着,“汪记者辛苦了,这么大老远过来,晚上就不要回去了吧,留下来吃个饭,刚好也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气息。”

    “潘乡长你客气了,等下就党办失窃的事作一下了解,马上就回去,等着发稿。”汪凡很礼貌。

    潘宝山一看汪凡不接招,心里很不爽,看来还得好好应付。

    “汪记者,平常很是羡慕你们啊,记者是无冕之王,一支笔胜过三千毛瑟枪啊。”潘宝山故意说些有点说拇蹬趸埃澳忝谴サ车纳簦胙锪松缁嶂餍桑肿龊糜呗奂喽剑峁┝司导刮袂朊鋈褐诘暮砩啵缁峋梅⒄构挠牒簦伦龈母锏募獗嗟绷瞬黄穑 br />

    话说得是肆说悖娜烁芯跞床灰谎m舴蔡伺吮ι秸夥埃⒖淌樟说阈睦锏陌疗1纠聪碌较缯虿煞茫砻嫔鲜强推睦锸歉吒咴谏希芫醯妹娑缘氖且蝗捍炙字耍拐嬗械闱撇簧涎郏擅媲罢庀缘没褂行┲赡鄣男「毕绯ぃ鼓苜┮煌ābr />

    “潘乡长,看来你对我们媒体方面很熟悉,经常关注吧。”汪凡笑了笑,“你刚才说的,可是三年前***总理在央视为《焦点访谈》的题词内容啊。”

    “呵呵,汪记者你说的是。”潘宝山递了支烟,“咱们松阳日报的新闻热线栏目内,就相当于是央视的《焦点访谈》嘛,所以朱总理的殷切期望,也同样适合你们!”

    汪凡看了看潘宝山接过香烟,“潘乡长你过奖了。”

    “汪记者不要谦虚嘛,媒体至高无上,见官大三分,那是公认的。”说话间到了会议室门口,潘宝山一伸手,“汪记者,请。”

    进屋落座,周国防已倒好了茶水。

    “周主任有事先忙吧,我跟汪记者聊聊,有事喊你。”潘宝山把周国防支走,这样谈话的环境会宽松些,毕竟三人为公,两人为私,私下里谈话总归要自然得多。

    “汪记者,看你年龄,应该跟我差不多吧。”潘宝山开始套近乎,“我去年刚毕业,下到基层工作还有些不适应,还希望你们市领导多多指教。”

    “不敢当不敢当,我也去年才参加工作。”此时的汪凡,无形中把先前端起的架子放了下来,“潘乡长,你事情多不能耽误时间,也